红网时刻新闻12月29日讯(通讯员 梁辉 甘晓庆)由于社会面新冠感染高峰的到来,危重症的比例也随之水涨船高。面对这一情况,湖南省人民医院从2022年12月14日开始,将重症医学科病房(综合ICU)改为专门的新冠重症病房。而接下来的一周又是医护人员感染高峰,在这两重因素叠加下,重症医学科作为抗疫“尖刀团队”,上下齐心,勇于担当,守护着患者的安危,也共同度过了艰难的时光……
最困难的时候,上一天班的医生都不够
“医生一天4个班,每个班6小时至少需要2名医生。减员最严重的时候,三分之二的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连上一天班的医生都不够”,湖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煦表示,科里医护人员大约从12月10日开始陆续感染新冠,但在接到医院的通知后,全科人员毫无怨言,很快就完成所有病人的转科,于14日开始全面接收新冠重症患者。
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治疗和护理的工作量非常大。
由于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治疗和护理的工作量非常大,同时考虑防护用品的使用时间限制,每班工作时间无法无限制延长,加之医务人员被感染的越来越多,很快就出现人手严重不足。除本院医生外,所有的住培、轮科、退休返聘的医生全都坚持在岗,脱产读博、休产假的也赶回来支援。阳了的如果发高烧起不了床,就休息个一两天,一旦稍有好转,便立即回到工作岗位。刘钰、刘星、肖翀三位住培医师不仅主动参与倒班,身体出现不适也只休息一两天,就马上返岗。
科主任周煦也和其他医生一道上一线班,管病人、写病历,白班、晚班、夜班三班倒,还负责了绝大部分的院内外会诊和科室行政事务,“很庆幸我当时扛住了没倒下,还能给他们减轻点压力”,周煦如是说。
双胞胎宝妈中断产假提前断奶来救急
提早返岗后,于海明为了宝宝和家人的安全而自我隔离,只能通过视频与孩子见面,以解相思之苦。
35岁的于海明是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也是一对双胞胎的妈妈。在科室人手最紧张的12月中旬,她主动中断产假,给刚满4个月的宝宝们断了母乳,回到科室上班。
被问及家人对此有没有怨言,于海明欣慰地表示,家人都很支持她的工作,婆婆还住到她家,与她母亲和保姆一起照看两个孩子。而于海明为了宝宝和家人的安全,目前正单独居住自我隔离,每天只能通过视频与孩子见面,以解相思之苦。
“我们对病人比对家人好得多”
“白天、晚上电话响个不停,那段时间真的心理压力巨大”,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甘晓庆说,在科室人力最紧张的时候,平时再简单不过的派班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因为每天都有人因为严重不适而上不了班,一个派班表往往要改动三四次,“不知道下一分钟又有谁会倒下”。而她自己也阳了,发烧三天体温一度高达40℃,却一天都没有休息。
发烧带病坚守岗位,上班过程中病情加重咬牙坚持,怕给家人带去风险而有家不敢回,只能在医院附近租房或者住酒店,这成为了近段时间医护人员的常态,而最让他们感觉亏欠的还是自己的家人。甘晓庆说,科室同事的家人不少都阳了躺在家里,没阳的孩子还要上网课,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们却根本无暇顾及。
“我老公刚打电话说我公公状态不太好,呼吸困难。我也只能让他先送去社区卫生中心吸氧,缓解一下”,甘晓庆无奈地说,家人生病的时候,肯定希望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们给予更多的便利和照顾,“但我们有限的精力和关心往往留给了病人,对病人比对自己的家人好得多!”
“老将”带“新兵”,展白衣天使风采
护理人员主动请缨坚守岗位。
在重症护理团队中,有两位曾经外派抗疫的“老将”——主管护师邓水云2020年1月和2022年4月分别驰援湖北黄冈和上海,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湖南ICU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ICU,参与新冠重症患者救治,具有丰富的重症护理经验;主管护师黄丽妲今年被派往新疆乌鲁木齐抗疫一个多月,回到长沙隔离、休整期还没满,就碰上这一轮疫情高峰,她主动提早返岗上班。
和她们一样,肖蕾、沈演兵等护理人员不仅自己带病上岗,加班加点,还要负责带教其他科室派来支援的“新兵”。这些支援人员中很多都没有重症护理的工作经验,这次被护理部派来“救急”,她们自己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和风险。为了让她们尽快适应新岗位,甘晓庆护士长和护理“老将”们在自己紧张忙碌的同时,手把手地带领“新兵”们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重症患者救治成功付出了很多很多……
来源:红网
作者:梁辉 甘晓庆
编辑:赵悦杉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656/63/1218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