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6月1日讯(通讯员 金浪 周溪琳)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每9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卫东呼吁:要用“健康习惯”告别“甜蜜负担”。
健康知识讲座。
年轻“糖人”增多,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发“元凶”
24岁的小柳刚大学毕业,在成都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最近总感觉头晕乏力,还以为是工作比较累休息不够,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是个“糖人”,空腹血糖严重超标,需要立即吃药干预。“平时经常喝奶茶,有时候一天喝几杯,也很喜欢吃甜食油炸食品,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没想到居然也得糖尿病了。”小柳对此很是懊悔。
“现在门诊发现年轻的‘糖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年轻人血糖都偏高。”周卫东说,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主要由“内因+外因”引起的,内因主要是易感基因,很多年轻人却是不良生活方式等外因导致的。
据了解,检查率低、治疗率低也是年轻“糖人”逐渐增多的原因。糖尿病的早期是有一些症状的,如: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此外,还有乏力、视力下降等表现,但往往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
周卫东提醒,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等糖尿病高危患者一定要注意早期筛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专业筛查,就能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预防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早治疗可以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友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就不会受到影响,可以享有美好的人生。
“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管住嘴、迈开腿’。”周卫东说,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来防止病情发展,少食软饮料、薯条等,多食青菜,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要适量运动;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糖尿病患者也可每周至少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或慢跑、太极拳、骑车等。存在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的患者禁止运动,待病情稳定、专科医师评估无禁忌后,才可逐步恢复运动。
此外,患者还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降糖药物,不应自行盲目减药或停药。应用降糖药物后也需坚持饮食和运动管理,以免药物效果大打折扣。
糖尿病足需做好护理,以免被截肢
30岁的周女士3年前被诊断为“糖尿病”,平常吃药控制血糖,半年前自己停药,也没监测血糖。一天,她穿新鞋时脚趾磨破了一块皮,后来破溃处越来越大,她就自己去药店买了一些药膏涂抹一下,想着过几天自己就好了。可是,创口越来越大,开始流脓,散发恶臭味,前往内分泌科就诊。医生查看了她的脚,告诉她这是糖尿病足,需要住院治疗,如果不及时处理,有截肢风险,甚至危及生命。科室造口师给她每日清创换药,根据不同分期使用不同的敷料,积极控制血糖、改善循环,结合中医药内服外治,住院20多天伤口痊愈而出院。
“糖尿病患者皮肤创伤后易感染、不易愈合,特别是下肢足部的伤口,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危害极大,有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发生脓毒血症危及生命,对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涂晶说,糖尿病患者平常要多注意足部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及足部血管出现阻塞或狭窄,影响足部血运,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皮温降低,伤口难以愈合。高糖状态也会使下肢及足部的感觉神经受损,出现疼痛麻木,感觉迟钝,呈袜套样改变。
内分泌科是“十四五”二类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坚持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糖尿病的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体重管理、以及中西医并举治疗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等方面已形成鲜明特色。
“在接诊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患者足部有伤口时涂牙膏、草木灰、紫药水等,最后严重了才想到就医。”内分泌科副主任吴胜兰介绍,医院糖尿病足患者由多学科专业团队严格管理,该团队由内分泌科、血管介入科、骨科、营养科、专职国际造口伤口师等专家构成。同时,省名中医蔡进主任医师自主研发的“糖尿病调理膏”“糖尿病足中药熏洗方”等在临床的适用性很好。
周卫东提醒,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预防,如被确诊糖尿病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平日要加强血糖、血压及血脂等各种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及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管理,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鞋袜要宽松、舒适,不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及足跟的鞋,忌赤足行走,穿鞋前确保鞋内无异物;寒冷天气忌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保温,洗脚前应用手测试水温,以免皮肤烫伤。一旦出现足部相关问题,请及时就医,切忌自行处理。“一般来说,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糖尿病足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来源:红网
作者:金浪 周溪琳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0/83/1271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