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4日讯(通讯员 刘莹婷)近日,8岁的文文因为反复发热3天,双侧扁桃体上布满黄色脓点,怀疑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然而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文文的发热并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双眼浮肿,于是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
接诊医生认为不是普通细菌感染,立即把文文收住入院。入院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腹部彩超提示肝脾均有肿大。儿科主任薛亦男仔细对患儿进行病史询问以及查体,发现患儿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反复高热时间近1周,完善EB病毒相关抗体及DNA检测均提示阳性,考虑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薛亦男介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为“传单”,多为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引起,也被称为“腺热”“亲吻病”或“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进入口腔后,先在咽部、涎腺的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继而侵入血循环而致病毒血症,并进一步累及淋巴系统的各组织和脏器。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表现为乏力、咽痛、发热及淋巴结肿大,一般预后良好,如若治疗不及时以致出现并发症,如噬血细胞综合症、淋巴瘤甚至白血病等,将危及生命。病程为自限性,前期治疗主要以休息、补充充足的水分为主,但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这种病主要为日常行为接触,如亲吻,所以又叫做‘接吻病毒’,与感染者一起进食也会被传染”,但抵抗力较强者可以表现为隐性感染,同时在体内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薛亦男表示,目前并无特效治疗,一般是针对不同的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予以相应的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她建议,一是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行为;二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受凉、感冒,避免至人群较多的地方;三是儿童应尽量避免被亲吻等密切接触;四是出现相关症状后要及时就医,以免出现并发症。
来源:红网
作者:刘莹婷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1/58/1286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