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1日讯(通讯员 梁珍玲)开学前夕,长沙市的邹女士带着15岁的女儿甜甜(化名)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全科医学科门诊,一脸焦虑地向医生咨询。
“医生,我女儿这一天天的,总是精神不好的样子。我在家里给她量了好几次血压,都在80/50毫米汞柱,是不是低血压导致她精神不佳?这马上要开学了,为了不影响她学习,需不需要用些升压的药?”作为一名职业护士,邹女士把孩子的情况介绍得专业又准确。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与相关检查,接诊医生诊断甜甜为原发性低血压,考虑是长期熬夜学习所致,于是为她进行了日常生活方式调节指导。两周后再来复查,妈妈表示睡眠规律了,孩子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一提起血压,人们经常有 “怕高不怕低” 的说法,其实不然。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低血压”的话题。
所谓低血压,就是成年人上肢血压高压(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低压(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按照病因,可以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指部分健康人群,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没有任何症状;长期以来,系统和器官也没有缺血缺氧等情况,可以不予治疗。而病理性低血压除了血压降低以外,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
病理性低血压又分为继发性低血压和原发性低血压。继发性低血压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如出血、腹泻、过敏、肿瘤等,也有部分药物会引起血压降低,需要针对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而没有任何原因引起的低血压,被称为原发性低血压,这类患者一般不建议药物治疗,因为升压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大多数情况可以通过日常生活调节来达到升高血压的效果,具体如下:
1.避免日常生活中的低血压诱因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引起低血压的因素,如失眠、饮水过少、偏食、紧张等,我们可以先避开这些诱因,再看看血压的变化。
低血压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节盐和水的摄入量,考虑适当增加钠盐(每天6~10克)和水分(每天1.5~2升)摄入,以有效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水平。不过,高盐摄入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须谨慎监控。
2.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血压低,患者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也就是说,从躺着到坐着、从蹲着到站着这种体位改变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的情况甚至眼前发黑、晕倒。
因此低血压患者要慢起、慢动,以免摔伤;避免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如快速起床、洗热水澡、长时间卧床等,避免增加腹腔或胸腔压力的动作,如便秘、排便时用力过度或抬重物时憋气等。
3. 避免饱餐和大量饮酒
饱餐尤其是大量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和大量饮酒,容易诱发低血压,因此提倡少食多餐、戒酒,餐后适当休息后再行运动。
4.适当体力锻炼
坚持适当的体力锻炼,如游泳、跳健美操、骑自行车、步行等以增强体质,运动时注意避免劳累。
5.采用弹力疗法
如穿戴腹带、过膝袜、连裤袜或弹力长袜,减少下肢静脉的血容量,提高外周阻力。弹力疗法对血压无明显影响,但可轻度缓解低血压带来的头晕、乏力症状。
生理性低血压虽然可以不用特殊治疗,但仍不可大意,如果突然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要赶紧坐下或躺下,降低跌倒和晕厥的风险;如果症状持续不能改善、血压持续难以恢复,则需赶紧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红网
作者:梁珍玲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3/55/1303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