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流感高发季心血管内科门诊量增加,原因竟是……

来源:红网 作者:王照飞 编辑:吕周阳 2023-04-05 22:36:3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4月5日讯(通讯员 王照飞)春暖花开,天气忽冷忽热,流感、诺如等病毒袭来……

最近,长沙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接诊了不少新冠、流感好转后,存在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的患者。专家提醒,出现以上症状,须警惕流行性病毒侵袭心肌引发心肌炎。

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病原体(病毒、细菌、螺旋体、原虫等)、过敏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其中以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多见。

病毒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如果病人的抵抗力弱,就有可能引起心肌炎。

在心肌炎中,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其中柯萨奇B组病毒是最为常见的致病原因,约占30%~50% 。中青年患者居多。

如何早期识别心肌炎?

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与部位,轻者可完全没有症状,重者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及猝死。

多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和肌肉酸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随后可以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甚至晕厥、猝死。临床诊断的病毒性心肌炎绝大部分是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可因此发生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精准诊治。

检查

血清学检查、病毒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心脏磁共振检查(CMR)、心内膜活检等。

如何预防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预防是重点,青壮年更要注意,一方面由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压力容易导致心脏疲劳,熬夜等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心脏休息;另一方面青壮年的身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容易出现过激,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加重。

预防感染:老年人或者严重基础疾病者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停留太久,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保证休息:充足的休息对于急性感染期患者十分重要,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恢复期不要熬夜,减轻工作压力。

保证营养:增加优质蛋白及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类食物,尽早戒烟戒酒。

恢复期(感染后的1~3周):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来源:红网

作者:王照飞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8/97/125324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