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援非日记 | 鱼鲠在“喉”,麻醉医生有妙招

来源:红网 作者:刘永平 胡莎 欧阳彬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2023-05-15 18:34:47
时刻新闻
—分享—

记录人:刘永平,中国第20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员,湖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生,硕士生导师,擅长创伤急救、器官移植、心脏及大血管的麻醉处理及围术期管理。

时间:2023年5月14日14:00

津巴布韦当地时间5月14日中午,中国(湖南)第20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突然接到一个紧急求助:一名在津华侨自诉午餐吃鱼时不慎被鱼刺卡住,咽喉部疼痛剧烈,患者采取“吞饭和喝醋”等方法均无缓解,立即驱车前来医疗队寻求帮助。

医疗队队长呼吸重症专科副主任医生欧阳彬、麻醉科副主任医生刘永平、骨科主治医生朱俊详细询问患者病情,首先采取常规探查并没有发现鱼刺,麻醉科副主任医生刘永平立马想到了麻醉设备——可视喉镜和喉钳,紧急情况下可替代耳鼻喉科喉咽镜。随即在患者口腔局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可视喉镜下发现鱼刺位置很深,已靠近会厌处且鱼刺部分刺入咽喉前壁,局部持续渗血。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后,在欧阳彬和朱俊两位医生的帮助下,刘永平副主任医生一手持可视喉镜,一手持喉钳,用其娴熟的技术仅用时几秒钟就将一条锋利的长约2.5cm的鱼刺顺利取出。事后患者十分惊讶卡在自己喉咙里的鱼刺竟如此之长,医疗队的诊疗水平及医疗技术竟如此之高,对医疗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众所周知,非洲缺医少药,津巴布韦也不例外,这里缺少业务过硬的耳鼻喉科医生及专业的耳鼻喉科设备,此届医疗队也没有配备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麻醉科刘永平医生只能采取麻醉设备解决鱼鲠在“喉”这一紧急问题,在医疗落后的非洲也是一个不错的创新举措。同时,刘永平医生还提醒广大患者,一旦鱼刺卡喉,用“吞饭和喝醋”等经验方法并不可取,可能还会导致更严重的损伤,应当停止进食,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第60周年,我们医疗队每一位队员始终牢记“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实际行动造福于广大患者,为在津华人华侨提供健康保障。

5月14日是母亲节,还是刘永平医生的生日,他表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虽然身处异国他乡,没有家人陪伴在侧,但是能够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内心感到无比开心。

来源:红网

作者:刘永平 胡莎 欧阳彬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49/59/126530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