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近期支原体感染高发!这些防护知识你需要了解

来源:红网 作者:陈运宜 编辑:吕周阳 2023-10-30 13:58:33
时刻新闻
—分享—

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是能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属于非典型病原体,所谓的“不典型”,就是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细菌,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病原微生物,普通血常规无法检测出来。肺炎支原体是其中的一个亚型,主要侵犯呼吸系统,儿童感染后有10%-40%会引起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指MPP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d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

重症或危重症的早期预警指标:

治疗后72小时持续高热不退;存在感染中毒症状;病情和影像学进展迅速,多肺叶浸润;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早,病情越重;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难以缓解或进展;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疾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延迟。

流行病学特点:

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有差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节高发。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一年。

易感人群:

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感染并发病。

传播途径:

肺炎支原体主要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传染源: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从潜伏期到症状缓解后数周均有传染性。

主要症状:

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持续高热提示病情可能较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多数患儿精神状况良好,而婴幼儿可出现喘息和呼吸困难。

什么情况要就医:

孩子本身有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发育等基础问题,在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高热不退、精神疲软等情况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用药三天不见好转,家长评估后,觉得患儿的症状像支原体肺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药物治疗:

针对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四环素类药物抗菌活性强、敏感性高。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具体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但存在耐药时,亦可根据病情选用四环素及喹诺酮类药物;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替代药物,仅适用于 8 岁以上儿童。

2023年中华医学杂志《临床常用四环素类药物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无其他抗菌药物可用情况下,在权衡利弊后,允许所有年龄段儿童短疗程(≤21 d)使用多西环素。

为什么用青霉素治疗无效?

支原体类似细菌但不具有细胞壁,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无效的。而大环内酯类与肺炎支原体的50S核糖体亚单位的23S rRNA结合,从而抑制菌体的蛋白质合成,因此,对于儿童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

什么时候考虑支原体耐药?

如果孩子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乙酰麦迪霉素等。如按足量的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48-72小时病情仍没有控制,反复高热不退、咳嗽喘息不缓解,需要考虑是否感染耐药肺炎支原体,即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这时可完善肺炎支原体的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考虑是否要进一步调整为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或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抗支原体治疗。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多西环素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左氧氟沙星仅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人,如果病情需要使用这些药物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家长充分了解其风险及知情同意后才能使用。

如何加强感染防控?

目前暂无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或其他特殊措施来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就算感染过以后也有二次感染的风险。建议做到以下几点来防控交叉感染:

1.少聚集。避免去人多或空气流通欠佳的公众地方,当出现明显呼吸道感染病症时应戴上外科口罩,严重者不应上班或上学,尽早就医。

2.加强个人卫生。手卫生很重要!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触摸口、鼻或眼之前;触摸扶手或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以洗手液和清水洗手,搓手时间最少30秒以上。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把用过的纸巾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然后彻底清洁双手。

3.注意居家清洁与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家里注意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玩具和家里的共用物件。

4.患者应避免接触婴幼儿、儿童等高危人群。

5.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强免疫力。

6.坚持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通讯员  陈运宜)

来源:红网

作者:陈运宜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4/74/132135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