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钻“墙”打“洞”,挖条“隧道”除肿瘤

来源:红网 作者:蔡楚泉 编辑:吕周阳 2023-11-03 11:28:4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1月3日讯(通讯员 蔡楚泉)55岁的彭女士因腹痛到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就诊,完善胃镜检查时发现食管下段有一处明显的半球形隆起。彭女士担心极了,会不会是肿瘤?会不会越长越大?需要开刀切除吗?

为寻求明确诊断及治疗,彭女士入住消化内科,在入院完善超声内镜检查后,初步判断肿物来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且肿物同侧食管壁贴近主动脉,结合胃镜及超声内镜报告,考虑食管SMT为平滑肌瘤可能性大,间质瘤不排,有手术指征。

通常针对食管SMT的治疗,除外科手术外,可选择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ESD术),将病变部位的肿物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但科室主任李忆岚和主刀医生蔡楚泉发现患者的病变部位贴近贲门,如果行ESD术,则需要将病变部位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全部剥离,可能会导致未来手术部位瘢痕愈合后造成贲门狭窄,对患者进食产生影响。遂决定采取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术),STER术是POEM术的延伸技术,它需要在约3.5毫米厚的食管壁上建立一条“隧道”,穿过3-4cm的消化道管壁,钻进狭小“隧道”内找到并剥离出食管肿物,把肿物挖出来,再把隧道口封上。术中轻微的偏差即可能导致穿孔及大出血,且食管肿物临近主动脉,也增加了手术风险。经过李忆岚耐心地解释,患者家属很快同意手术方案。

在李忆岚的指导下,蔡楚泉主刀行STER术,STER技术要求精准的内镜操作,蔡楚泉在手术过程中胆大心细,选择在距离肿物口侧约3cm处进行黏膜切开,建立窗口,随后内镜沿切口处进入食管黏膜下,逐步分离黏膜下层,在黏膜层及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条纵行隧道,一直分离至跨越肿物肛侧约1cm,在内镜直视下完整剥离瘤体并取出至体外,肿物切除后,隧道内充分冲洗并行预防性止血,随后退出隧道,5枚钛夹完整缝合隧道入口。

术后彭女士无特殊不适,术后2天进食,术后4天拔除胃管,顺利出院。病理结果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对于食管黏膜下肿瘤,STER术不同于传统内镜下胃肠腔内的治疗,而是使用消化道黏膜和固有肌层之间的空间建立“隧道”进行操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能最大限度的保留食管和贲门的黏膜层。

来源:红网

作者:蔡楚泉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5/95/132269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