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揭秘中医 | 熊向晖:行医“路漫漫” 上下求索之

来源:红网 作者:陶艳 刘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2023-12-01 15:22:31
时刻新闻
—分享—

11.jpg

熊向晖带领年轻医生有条不紊地手术。

红网时刻新闻12月1日讯(通讯员 陶艳 刘丹)每周二上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熊向晖都会准时出现在病房里查房。尽管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老手”,但在他心里,这条行医之路,仍在继续,没有“尽头”,唯有保持“学习和前进”的姿态,才能收获与累积进步,服务好更多患者。9月5日,记者与熊向晖对话,聆听起背后成长故事,感知一位年轻医者的心怀担当。

初入医学大门,立志成为“皇冠”守护人

因为家中有长辈当医生,熊向晖从小就对医学有初步的接触。高考报考时,他听从家人的建议,最终来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读书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让他印象很深刻:“心血管是内科的皇冠”。这句话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在临床实习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心血管方向。而在心血管临床中所经历的一次次救人于危急,也让他天生热爱挑战的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但心血管疾病救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注定了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学科,它需要医生时刻绷紧一根弦,行动和反应能力要十分迅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干预和处理。

“我这个人就是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熊向晖笑着说道,“当你能够抢救成功一个危重症的病人,那种幸福感、职业荣誉感,就是自己奋斗下去的动力!”

“遇到了某一类病人该怎么样去处理?”“如果自己是主治医生,情况会是怎么样的?”“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有哪些不一样?”刚接触临床一线时,熊向晖的脑子里总是不停地在想问题。这个习惯也成为了他完成学生到医生身份转变的关键。

33.jpg

熊向晖向管床医生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

初入职场时的一个案例,至今仍让熊向晖难以忘却。那时候他刚上班没多久,在一次值夜班时碰到了一个急性左心衰的病人。在上级医生赶到之前,他必须进行干预以争取治疗时机。按照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平时的复盘预演,熊向晖很快做出了抢救措施。他自认为这种处理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典范,但意外的是,治疗效果并没有很理想。

上级医生赶到后,先是肯定了他的做法,继而追问:“该用的药都用上了,你想想为什么效果不好?”当时,熊向晖还在心底“琢磨”,没想到,老师一句话点醒了自己:“急性心衰的病人,要控制液体的入量,你吊针打得太快,水量进来太多,所以效果不好”。也就是这一次经历让熊向晖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熟练掌握书本的知识远远不够,对一个医生而言,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如此才能累积经验,逐渐做到“处变不惊”。

千锤百炼,始终把患者“心病”放在心里

“患者不仅是我们需要帮助的对象,其实更是我们的‘老师’。”在熊向晖心里,每个患者都曾帮助自己成长与蜕变。

在心血管内科担任总住院医师时,熊向晖经历了各种紧急状况,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慢慢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多年前的一个深夜,突然来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病人的心跳停了四次。那时的治疗技术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能做到的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溶栓。

熊向晖原本想用心肺复苏让病人心跳恢复,再用药物把血压升上来,等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做溶栓,相对安全。但在当时,病人的情况已经无法允许常规的操作。千钧一发之际,熊向晖忽然想起曾经在专业文献上看过一个类似的案例,处理方式为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进行溶栓,在此处理下患者被成功救治过来。

跟家属讲明情况并协商后,熊向晖决定冒险放手一搏。毕竟,这是“最后却也是最好”的一个办法。最终,患者被救过来了!熊向晖记得,当时自己并不觉得“后怕”,反而更加坚定一个信念——行医者,必须永远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前行。

22.jpg

熊向晖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手术情况。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还有一次,医院来了一位急性胸痛的病人,心电图检查显示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出于谨慎的职业习惯,熊向晖向护士多问了一句:“左右两侧的血压怎么样?”护士量完血压后表示,“患者两侧血压差特别大”。这立即让熊向晖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原来,A型主动脉夹层也表现为剧烈胸痛,但多伴有四肢血压差别增大,由此判断,患者有可能是主动脉夹层,而不是急性心梗。而这两个病的治疗方向完全不一样。如果没有找清楚原因,很容易贻误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最后的检查结果证实他的判断是对的。也正因如此,熊向晖最终给出了更为正确、妥当的治疗方法,成功地避免了危机,患者得到了精准治疗。

“心血管介入治疗遇到的情况千奇百怪,每个病人都有其独特性。有的病人天生没有右侧冠状动脉,有的病人血管扭曲成圈,有的病人外伤过后血管变得很细……”熊向晖觉得,身为医生,唯有平时准备充分,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才不会慌。

从业二十余年,从选择心血管专业到专攻心血管介入诊疗,熊向晖认为,他始终和这个学科共同发展和进步。新的治疗手段不停出现,自己也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习惯和奋进的姿态。尽管是西医出身,但熊向晖认为,无论中医西医,只要是对病人有用的,都是最好的。

于是,从2017年起,他开始参加“西学中”(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从基本理论学起,每周按时跟专家去查房。“好像又回到了刚开始做医生的时候,边学边做,不懂就及时请教。这种学习的感觉,很美妙、很受益。”他说。

即使中医和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但他认为,其中仍存在共通之处。在熊向晖看来,西医每年都会有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手段,自己需要时刻保持先进性,确保能跟上潮流;而在中医方面,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没有长久的沉淀学习,很难有心得,这也更要求他秉承“心无旁骛、格物致知”的医学态度,不断向更多“深水区”迈进。

“当医生,是一辈子的必修课。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也将继续‘上下求索’,不负行医者的职责,对得起每一份老百姓的托付。”熊向晖说。

来源:红网

作者:陶艳 刘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756/83/133160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