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30日讯(通讯员 罗青 王郑莲 常丹)生与死之间是一个心跳的距离,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一群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跨越了这个生与死的鸿沟,ECMO的应用给了生命之桥,助患者“突出重围,绝地求生”,按下生命“重启键”,重新定义生与死的界限。
生命接力,“救命神器”护“心肌”
“现有一名患者外院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48分钟需要紧急转入我院,请做好收治准备。”近日,一通急促的电话铃,拉开了一场生命接力的序幕。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急诊科主任邓茂林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准备抢救。
患者李先生入院时神志昏迷,心率不稳,无自主呼吸,高热伴抽搐,血管活性药物难以维持血压,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呈蠕动状态,随时可能再次骤停,综合各项检查及病史考虑为暴发性心肌炎。鉴于患者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心脏随时可能“罢工”停跳,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无疑是让其度过危险期的“救命神器”。
“立即启动ECMO团队。”邓茂林当机立断。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ECMO团队迅速集结,将患者即刻送至EICU。谈话签字、冲管装机、B超定位、穿刺置管、引血上机,大家分工合作。当血液从体内缓缓引出,流经离心泵、氧合器,暗红色的血液变为鲜红色重返患者体内时,ECMO这条生命延续通道终于被打开。
手术现场。
硬核守护,86小时护航见奇迹
患者入院前期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一直处于无尿状态,通过容量管理和关注压的调节,上机6小时后逐渐出现尿量5ml/小时-10ml/小时-30ml/小时,肾功能逐渐恢复,心率、血压逐渐趋于稳定。后期的管路维护、血泵和膜肺观察、ACT监测、并发症预防、容量管理、呼吸机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调整及镇痛镇静、营养支持、感染预防等,每一项都是对医护技术水平的考验。
ECMO医护团队日夜守护、床旁重症超声实时评估,经过ECMO团队86小时的坚守与努力,沉睡了4天的李先生随着呼唤有了睁眼反应和握手动作了,各项指标都达到撤机标准,生命体征平稳、心脏B超、实验室检查均表示心功能有了明显恢复。
重症肺康复,助力脱机拔管
在经历了心跳骤停及心源性休克的打击后,其肺部出现炎性渗出,氧合差,医疗团队立即调整呼吸机治疗策略。护理联合呼吸治疗师制定了适合治疗方案:体位改善、翻身叩背,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腹式呼吸训练、胸廓扩张训练等,经过积极的肺康复训练,患者肺部情况明显改善,2天后顺利撤机。
邓茂林介绍,ECMO技术作为抢救危重患者的“终极武器”,是常规抢救治疗方法无效后的“杀手锏”,是一项复杂且高风险的技术,是系统管理下的生命支持系统,是团队协作精神和系统管理的结晶。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急诊科已成功开展多例ECMO治疗,为危重病患者开辟新的生命通道,架起生命之“桥”,让患者活下来,为患者赢取更多突破“重”围的机会。
来源:红网
作者:罗青 王郑莲 常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唐锦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1/74/1414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