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0日讯(通讯员 喻涵)陈女士来自贵州省毕节市,今年32岁。两夫妻刚到长沙工作不久,新生活刚要开始,不想,陈女士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四肢弛缓性瘫,到医院一检查,竟是罕见病——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惹的祸!幸运的是,经过1个月的康复治疗,陈女士的各项功能障碍逐渐恢复,近日康复出院。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陈女士又为什么会遭遇这么可怕的疾病?
罕见病从天而降,生活一夜之间崩塌
这天,长沙三真康复医院书院路院区转过来一位特殊的病人,不仅因为她口音特别,更因为她是一位罕见病患者。因为病人存在构音障碍,语言表达不清,只能由其丈夫谭先生(化名)代述病情。
即使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说起爱人的发病经历,谭先生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打击。“一直好好的人,突然就瘫痪了,她还这么年轻,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以后要怎么办?”
谭先生说,17天前,爱人突然出现全身乏力、瘫软在地,当时意识清楚,休息约半小时后,陈女士四肢又逐渐恢复了,就没有太在意。然而,第二天,陈女士又重复出现全身乏力,四肢活动受限,休息后症状不但没有改善,乏力感逐渐加重。谭先生紧急拨打120,把陈女士送到医院。
经检查,陈女士被诊断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经过对症治疗,陈女士病情有所好转,但在院期间逐渐出现构音障碍、肢体麻木加重、尿潴留、吞咽困难等症状。为寻求康复治疗,在他人的建议下,谭先生将陈女士转到了长沙三真康复医院书院路院区。
专业康复助力早日回家,找回生活希望
“她还有希望变好吗?”查房时,面对郭先生充满祈求的眼神,医生用坚定的口吻告诉他:“可以的,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让她好起来的!”
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康复治疗团队对陈女士进行了全面的康复评估,并邀请多学科团队一起会诊,讨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经评定,陈女士在功能上存在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协调障碍、肢体感觉障碍、双侧肢体运动障碍、神经源性膀胱,以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重度功能缺陷。根据她的情况和诉求,医护康团队制定相关的康复计划。
入院初期,陈女士四肢肌力减退,呼吸较困难,短期还需卧床且配备心电监护。从床旁的四肢活动开始,物理治疗师利用肌力训练、徒手抗阻训练,弹力带训练等方法改善受限关节活动度,提高四肢肌力及核心力量,以帮助她实现床旁扶坐及辅助站立。中康治疗师配合运用针灸和手指点穴,改善经络循环,增强身体的感觉能力。
患者配合康复治疗师在进行训练。
因为疾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陈女士情绪非常低落,时常哭泣。除了日常治疗外,治疗师们也一直充当着心理医生的角色,不断地给予她关怀和鼓励。渐渐地,陈女士靠自己的力量坐了起来,又实现了辅助站立,并开始利用辅助器练习原地踏步、交替迈步,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开朗。
两周后,陈女士摆脱了鼻饲管、尿管,营养情况也得到加强,更有利于完成更高要求的康复训练了。治疗师和医生评估沟通后,一致决定让陈女士下治疗区进行康复治疗,这让两夫妻都开心不已,这意味着自己又朝着康复出院迈进了一大步。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夫妻每天都早早地出现在二楼治疗区,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康复训练。站立架、MOTOmed训练系统、液压踏步器、减重跑台、悬吊系统等等训练任务,陈女士一项都不落下,“二楼治疗区很大、器械很多,大家的训练氛围都很好,我们病友之间还会相互鼓励。我这么年轻,一定要抓紧时间锻炼,争取第一个回家!”
入院3周后,陈女士已经可以使用助行器辅助步行。第4周,她可以独立在减重跑台上进行步行训练,独立进行有氧训练。入院1个月后,陈女士的ADL评分从入院的15分恢复到满分100分,康复出院。
临行前,陈女士含泪向康复团队表达了感谢:“我们刚从外地来打工还没赚到钱,家里条件不好,又遇上这么个病,天天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想哭,觉得人生一片灰暗,要不是你们一直鼓励我、帮助我,我都不知道怎么坚持下去,谢谢你们让我对人生又充满了信心!”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是一种什么病?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的急性中枢神经脱髓鞘性神经疾病,主要累及脑桥基底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痉挛性四肢瘫痪、假性延髓性麻痹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典型症状。
该病为散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见于长期饮酒和营养不良患者,儿童病例也不少见。CPM发病原因不明,现在多数作者认为,该病的病因是低钠血症与过快或过度地纠正低钠血症所引起。由于CPM发生在严重疾病基础上,其临床表现常被其他症状所掩盖,故易误诊、漏诊。
CPM发生之后,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彻底治疗方法,仍以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积极处理原发病。该疾病虽然死亡率极高,但目前认为CPM患者如果没有出现并发症并能及时处理,就有生存的希望。大多数生存者遗留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害,延髓麻痹和痉挛性瘫痪最常见。有的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甚至可完全恢复。
对于罕见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即使在康复专科医院也是鲜少遇见的特殊病例。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快速康复,三真康复团队在治疗思路上发散思维,灵活运用了多种工具及方法。黄泽鑫介绍:“治疗过程中,根据陈女士的身体情况,我们不断地调整治疗方案,并合理地利用了悬吊等工具,加入了瑜伽、普拉提等改良训练方法,遵循‘热身、运动、拉伸’运动三部曲,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功能障碍。同时,过程中多肯定患者的进步,减轻其心理负担,促进患者更积极自主的训练,使康复效果得到最大化地呈现。”
但不论面对何种疾病的康复患者,康复治疗师都应在精准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再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临床上的疾病多种多样,患者出现的功能障碍也大不相同,需要治疗师细心评估出患者的主要障碍所在。再罕见的康复病人,只要合理评估,对其情况制定合适的、可耐受的个体化方案,都会有一定的康复效果。”
来源:红网
作者:喻涵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2/91/14170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