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脑室内直接给药 湘雅医院完成华中地区首例脑室内给药吗啡泵植入术

来源:红网 作者:廖莹 张海艳 编辑:杨胜男 2024-01-17 18:18:5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月17日讯(通讯员 廖莹 张海艳)当疼痛变成了一种顽疾,既难以忍耐又无法消解,往往会成为困扰患者数年乃至数十年的难题,而医生们也在不断探索着“解题方法”。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王延金、主治医生蔡宇翔、刘涧团队完成了华中地区首例脑室内给药吗啡泵植入术,将药物直接送入中枢神经靶点,通过神经调控技术,解决了一名患者奶奶11年的顽痛。

偏身顽痛难忍11年 七旬老人求助湘雅专家

李奶奶(化名)是一名退休的临床医生,72岁本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但因为11年前的一次脑出血,遗留了下了偏身疼痛,左侧肢体经常像被刀割火烧一样,疼痛难忍。李奶奶跟家属诉说,瘫痪她并不在意,但持续性的疼痛让她寝食难安,生不如死。

十余年来,她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止痛药从双氯芬酸钠逐渐升级到加巴喷丁、曲马多、吗啡,药效越来越差,疼痛的症状却始终没有明显改善。她怀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王延金接诊后,仔细了解了病情,在与患者进行了充分沟通后,决定采用脑室内给药吗啡泵植入术。

脑室内直接给药 神经外科通过吗啡泵植入术“解题”

吗啡泵植入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手段。其原理是将储存有吗啡的药泵埋在腹部皮下,通过一根纤细的管道,将吗啡注入患者蛛网膜下腔,通过脑脊液循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靶点,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吗啡泵给药能绕开血脑屏障,需要的剂量不到口服吗啡的三百分之一,药物用量小、副作用少,植入后可持续向脑脊液内滴注吗啡,减少了患者频繁往返医院开药的麻烦。

吗啡泵输送药物的导管通常放置于椎管内,一般用于控制某一部分脊髓节段的疼痛;由于中枢性疼痛的靶点在脑内,脑室内给药比脊椎椎管内给药的效果更好,用药量更少,于是王延金团队决定将导管穿刺置入侧脑室。

完成了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后,手术在机器人的辅助下进行,王延金通过一个2mm颅骨骨孔将直径仅1.4mm的输液管道精准植入侧脑室枕角软化病灶附近,将吗啡泵植入到右腹部肋下2cm皮下,连通管道后,手术顺利结束。

由于手术创口小,对人体损伤小,术后当天李奶奶就能下床活动,药物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起效。目前患者疼痛已经基本消失。后期医生还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无线控制器调整吗啡泵的智能控制系统,给以不同的滴注速度。

专家介绍:神经调控手术成熟使用于多个领域

王延金介绍,脑室内给药吗啡泵植入术属于现代神经调控技术的一种,相比传统术式,神经调控手术具有靶向性、微创化、可逆性、个体化的特点。

现代神经调控技术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在脊髓电刺激(SCS)治疗难治性疼痛、糖尿病足、周围血管闭塞、植物人促醒;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肌张力障碍、梅杰、痉挛性斜颈;运动皮层电刺激(MCS)、周围神经刺激(PNS)治疗神经痛;迷走神经刺激(VNS)治疗癫痫;骶神经刺激(SNM)治疗大小便失禁等领域成熟使用。同电刺激术一样,鞘内药物灌注系统(TDD)也属于神经调控手术的范畴,目前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于吗啡、巴氯芬和化疗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疼痛患者,神经调控手术这一终极武器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红网

作者:廖莹 张海艳

编辑: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5/51/134528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