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灌”注新生 肝功能衰竭患者成功获救

来源:红网 作者:饶琳桔 刘映霞 汤剑英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2024-01-15 16:03:5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月15日讯(通讯员 饶琳桔 刘映霞 汤剑英)近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技术成功救治一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已趋于稳定,顺利转至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34岁的陈先生感冒后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乏力、尿黄,皮肤逐渐变黑黄,被诊断为“急性肝衰竭”,由外院转入医院重症医学科。入院检查发现,患者合并病毒性肝炎乙戊重叠感染,已出现急性肝衰竭、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病情危急,需紧急进行人工肝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科室主任兰岚当机立断,制定严密的治疗方案,决定采用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这是一种同步集成式人工肝技术,可同时清除胆红素和肝毒素。科室医护团队紧密协作,争分夺秒为患者实施人工肝DPMAS治疗。然而,科室现有血滤机没有这一模式,兰岚及护士长汤剑英连夜组织科室血液净化小组讨论,将管路改装、预冲、处方、抗凝方案等细节逐一敲定,当晚开始治疗。经过近4小时的治疗,患者顺利回血回浆下机,复查胆红素水平较入院时下降1/3。

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完成后,兰岚组织科室血液净化小组骨干对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决定由CRRT小组专人负责第二次DPMAS运行。经过两次人工肝支持,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胆红素由之前的277umol/L下降至123.4umol/L,精神状态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几天后顺利转至普通病房。

DPMAS即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是一种组合型人工肝治疗模式,采用新型胆红素吸附柱和血液灌流器两种树脂吸附柱联合应用。胆红素吸附柱是针对胆红素的特异性吸附柱,特异性吸附肥红素、胆汁酸;血液灌流器吸附中大分子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胆红素。两者的联合应用增加胆红素的清除能力,在改善黄疸症状的同时增强对毒素、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的清除,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科室积极采用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浆滤过透析等单项或联合方式,开展“人工肝”技术,改善患者肝功能,让重症肝病患者“重获新生”。该技术已在重症医学科成熟开展,走在市级医院前沿。在今后的诊疗中,重症医学科也将持续致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不断创新治疗模式,为广大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饶琳桔 刘映霞 汤剑英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5/59/134432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