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警惕这种“不死的癌症”——肉芽肿性乳腺炎

来源:红网 作者:谭盼盼 编辑:杨胜男 2024-01-26 20:33:14
时刻新闻
—分享—

“哎呦,痛死了!医生啊,我的胸长了好大一个肿块,疼痛难忍,皮肤还有点发红,我不会是得了乳腺癌吧!”近日,多名宝妈带着难言之隐来到湖南省直中医医院乳腺科门诊,诉说着她们的苦楚。医生仔细检查了宝妈们的情况,原来并不是得了乳腺癌,而是另一种乳腺问题——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非细菌感染、非干酪样坏死、以小叶为中心、形成肉芽肿的一种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周边可见多灶性微脓肿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乳腺炎经常被误认为是乳腺癌,病情反反复复,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乳房被破坏的“体无完肤”,被人们称为“不死的乳腺癌”。而中医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命名为“粉刺性乳痈”的范畴。

目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因尚不明确,导致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局部乳汁淤积导致的免疫反应及局部超敏反应,也有学者认为与感染、饮食、外伤、药物(如服用避孕药、抗精神药)等因素有关。

肉芽肿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特征有哪些?

肉芽肿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好发于已婚经产女性,未孕女性少见,常累及单侧乳腺,以肿块为主,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早期无痛或轻微痛,皮肤不红或微红,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大,治疗不当常反复发作,脓肿或溃疡或皮下脓肿窦道形成。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期:

肿块型:以局部肿块为主要表现,临床检查无明显脓肿。症见肿块边界不清,质硬韧,伴或不伴红热,局部疼痛或隐痛,无明显波动感。

脓肿型:局部肿块已成脓,以脓肿为主要表现。症见肿块变软,局部潮红,肤温升高,按之应指。

溃后型:脓肿破溃或局部切开引流后,以窦道、渗液为主要表现。症见皮肤一个或多个溃口,浓稠或稀薄脓液淋漓。

多型并存型:指临床上肿块、脓肿、溃后(溃疡、窦道)多种型态并存,病灶广泛,交错复杂,多见于病情比较严重的弥漫型患者,或因失治误治、病灶蔓延而致。

肉芽肿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肉芽肿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西结合有妙招,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为基础,按照发展过程进行分期论治。使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临床效果显著,损伤范围小,可减少手术切除乳房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乳房外形。在内治方面使用中药分期辨证施治。

肿块期是突然发现胸部有肿块,又硬又肿,表面发红,一碰就疼,可以使用中药疏肝清胃,活血消肿。

脓肿期:肿块迅速扩大,甚至多个地方出现红肿,像腐烂的桃子皮肤发亮有波动感,实际里面有无数个小脓腔。我们可以使用中药清热解毒、托毒透脓。

溃后期:开始破溃流脓,形成窦道,瘘管,经久不愈,可使用中药扶正托毒、益气合营,进行辨证施治,这样可以达到缓解乳房肿痛、缩小肿块、降低脓肿进展的可能性。

在外治方法中可用金黄散外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中药熏蒸,乳管灌注治疗,针灸法,穿刺抽脓或小切口的切开引流等。经过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可以缩短病程,并且更好的去保留乳房的外形。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请尽快就医:

非哺乳期,有乳房肿块,乳房反复发炎。

产后1-5年左右发病,或有引产、流产史。

可伴关节疼痛、皮肤红斑。

常规“消炎药”治疗无效。(通讯员 谭盼盼)

来源:红网

作者:谭盼盼

编辑: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5/60/134823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