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听孩子的心事 湖南省儿童医院心理健康门诊开诊

来源:红网 作者:杨胜男 李雅雯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2024-03-25 18:34:4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3月25日讯(记者 杨胜男 通讯员 李雅雯)“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对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语言能力以及发展阶段,对儿童抑郁障碍进行积极个体化预防和应对,以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湖南省儿童医院心理健康门诊负责人胡文静称。

3月25日,湖南省儿童医院心理健康门诊开诊,号子一经开放就被抢占一空,来问诊的问题包括失眠、焦虑、抑郁等。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收集了6670份有效问卷,其中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发病群体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少年不识愁滋味”,在当下来看却有待商榷了。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大“心”事。2021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1成左右,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对抑郁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抑郁的平均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抑郁在青少年群体中不是小概率事件了。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高,但就诊率低,部分孩子甚至长期处于社会适应不良状态,无法正常上学或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

心理状态是否发生偏离可以从生理、心理、行为方面进行对比判断。

生理方面的症状又称躯体症状,包括睡眠障碍、消化功能异常、头痛、头晕、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呕吐,去医院又检查不出问题等。

心理方面常常莫名其妙的感觉情绪异常低落或者情绪异常高涨,或者情绪失控、易激惹、冰火两重天,甚至有濒死感;常常感到紧张焦虑、害怕、担心,过分关注过去或者未来;感觉过敏、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或消失、孤独、容易情绪失控或者产生冲突等等。

中小学配备有专职心理咨询师学校仅占47.85% 超一半兼任其它职位

大部分孩子有心理情绪问题时,通过之前讲的生理-心理-行为表现基本能够观察出来,没有观测到不外乎自身、家庭和学校的原因。

小石(化名)从小在爸爸妈妈严加管教下生活,小时候无法反抗,青春期后小石15岁,身高便有180㎝、体重100kg,体型上远超父母,父母完全无法管教,他的情绪极度不稳定,易激惹,对父母非常仇恨,有一次逼迫自己的父亲自己把自己腿砍断,逼迫自己的母亲把自己的手砍断。

儿少抑郁症不像成人那样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他可能只表现为冲动易激惹有时隐蔽性强,一些家长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潜在的根源,误把青少年抑郁当成是青春期叛逆,习惯性理解成孩子只是青春期到了,叛逆、不愿学习、意志力不足、内心不够强大等。这种误解往往会加深亲子矛盾、家庭冲突,甚至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有些在家里得不到安慰,“家-学校”两点一线的重复让孩子不得不将求助的手伸向老师。

小元(化名)在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积极向学校心理老师求助,刚开始老师热情地为小元答疑解惑,但是一段时间后老师却因为各种原因失约。

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配备有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仅占47.85%,这其中,超50%的中小学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师)由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校医或行政人员兼任。按照目前对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的要求来看,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师师生比达到1:1000甚至1:2000都不少见。而ASCA(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师协会)推荐的师生比是1:250,美国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师生比是1:500。可见我国学校的心理教师需求量仍有很大的缺口。

湖南省儿童医院心理健康门诊开诊

儿童青少年出现精神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不单纯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还有家庭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孩子生活的整个大环境的问题,这与躯体疾病主要不同点在于,造成精神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样的,当部分学生的问题超出家庭和学校范围,来自医生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这些学生高效快捷地获得专业帮助?

湖南省儿童医院特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设立心理健康门诊并于3月25日开诊,一方面通过个体的心理咨询,在倾听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与共情,建立让个体感受到安全、信任、温暖、被接纳的治疗关系,陪伴他们一起面对目前的困难,接纳目前的现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去做那些目前能做的改变,循序渐进的去解决问题,帮助其成长。

另一方面,通过家庭治疗,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固化的人际互动模式,和孩子的症状密切相关,利用积极赋义来引导家长重新定义孩子的问题,同时调动家庭的系统资源来做出调整和改变,产生新的人际互动模式,从而达到问题的解决,共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儿童的精神心理问题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社会的共同问题。庆幸的是,目前各方已经逐步重视这个问题,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竭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成长生态。

来源:红网

作者:杨胜男 李雅雯

编辑:周曼 实习生 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7/69/136707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