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哮喘诊治误区,你中了几个?

来源:红网 作者:朱湘亮 编辑:杨胜男 2024-05-09 18:19:37
时刻新闻
—分享—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每年影响超过2.6亿人口,其中有多数人因错误认知、忽视病情而延误治疗,一步步从哮喘“轻”年变成哮喘“重”年。那么,哮喘有哪些常见的诊治误区呢?

误区一、我从来没有喘,不可能是哮喘病。

事实:部分病人可以准确描述“肺部像拉风箱一样”等喘息气促哮喘典型症状,但也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哮喘病人是没有喘息症状的。其中最常见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类患者以顽固性干咳为主要特征,夜间发作频繁,抗生素治疗无效。其次为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以胸闷为唯一表现,没有典型的喘息症状,极易误诊漏诊。因此,如果您反复咳嗽不好,或者反复胸闷症状时,请您不要轻易拒绝医生建议您做肺功能检查的意见。没有喘息不等于没有哮喘。

误区二、我不喘了,就不用治疗了。

事实: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伊始就出现气道上皮细胞层消失、纤毛柱状细胞破坏等气道重塑表现。哮喘发作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或自行症状缓解后,气道炎症仍旧持续存在,如不进行规范治疗,这种气道慢性炎症逐渐导致气道结构改变,造成永久性肺功能损害。因此,无论有没有症状,哮喘患者均需要接受长期、持续、规范的治疗,而非发作时用药,未发作时停药。

误区三、哮喘治疗要用激素,我不用!

事实: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减轻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ICS用药量仅是口服用药量的1/20~1/10,但是其用药效果却是全身用药的500~1000倍。吸入给药时,药物随气流进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气道粘膜,极少吸收入血,不良反应、极小,仅为全身用激素不良反应的1%。经过科学规范治疗与病情监控,有些病人吸入激素可以逐渐减小剂量甚至停用,因此没有必要闻激素色变,更不用因为害怕激素而延误哮喘的控制,若哮喘控制不佳是可能致命的。小部分患者可能仍然需要口服或静脉使用激素,但很多时候只是短时间使用,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副作用。难治性哮喘的患者现在也有新的生物制剂等治疗方案。

误区四、哮喘不能运动!

事实:哮喘症状控制不佳或急性发作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通过规范治疗,病情达到哮喘控制后可以进行适当运动,如游泳、慢跑、瑜伽等。已有证据表明,有氧运动和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肺部健康。

误区五、不重视门诊随访。

事实:哮喘作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治疗绝非院内短期治疗,可能是终生的,治疗方案也需要医师根据病情控制情况而进行调整。定期门诊随访是一种后续式、延续性的医疗行为,通过门诊评估并监测患者当前的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水平以及未来发作风险,是哮喘患者慢病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常情况下,建议患者于初诊后 2~4 周回访,以后每 1~3 个月随访 1 次。当哮喘发作时应及时就诊,哮喘发作后 2 周~1 个月内应进行回访。(通讯员 朱湘亮)

来源:红网

作者:朱湘亮

编辑: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49/91/138826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