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8日讯(通讯员 曾曲)近日,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神经内科七病室介入团队成功通过介入手术,为一名颈动脉慢性闭塞患者打通脑血管“生命线”,实现技术突破和疾病治疗的双赢。
53岁的江先生2年前就因肢体乏力、步态不稳,查出患有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当时由于顾虑手术风险过大,江先生选择药物保守治疗。近日,江先生再次出现左侧肢体乏力、持物不稳、行走呈拖拽步态。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并多发斑块形成,颈内动脉闭塞;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脑梗死面积越来越大,严重者可致肢体瘫痪甚至会危及生命。
江先生无法接受将来瘫痪在床的风险,为寻求更好的治疗,他辗转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了解病情后进行了全面评估,考虑到江先生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闭塞时间超过4周),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只有通过血管内手术重建颈内动脉的血流通道,恢复脑部正常的血液供应,才能改善江先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卒中再发的风险。
尽管知道手术势在必行,但江先生和家人仍有顾虑。科室团队细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及时提供心理支持。江先生和家人商议后最终同意接受手术。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以及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应对方案后,神经内科学科首席专家毛新发、神经内科七病室副主任范卫兵带领团队为江先生实施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开通术。通过球囊扩张等方式,将闭塞已久的右侧颈内动脉完全再通。手术仅用时40分钟,术后江先生肢体无力症状明显改善,头脑更清晰、思维更敏捷,可独立下床行走。
“拿东西也稳当了,走路也精神了。困扰多年的‘炸弹’,微创手术用一个小小的球囊就解决了!”由于完全闭塞的颈内动脉被重新开通,江先生大脑供血跟得上了,胳膊、腿脚的活动就变得灵活了,术后3天便顺利出院。
范卫兵介绍,颈内动脉闭塞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中年人群中更为常见。颈内动脉闭塞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中风偏瘫风险,更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颈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手术是重建颈内动脉血流通道的有效方式,但也是一种风险性很高的手术,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将陈旧的血栓、斑块“冲刷”到颅内血管,形成脑栓塞,因此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
近年来,长沙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不懈努力,开展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椎动脉支架置入术、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急诊颅内动脉取栓术等神经介入治疗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成功率,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来源:红网
作者:曾曲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54/62/1439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