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了“三高”,肥胖还有这个隐藏的风险

来源:红网 作者:钟丽颖 编辑:马婉华 2024-10-21 15:51:48
时刻新闻
—分享—

年过60的曾阿姨性格开朗,自中年以后开始体重渐长。曾阿姨不以为意,常常自嘲胖子不怕摔,因为有脂肪可以垫着。半年前的一天,曾阿姨去阳台晒被子,弯腰起身时只觉一阵胸背剧痛袭来。曾阿姨又是热敷、又是按摩的,几个月后,胸背疼痛都没有明显好转。无奈之下,曾阿姨只好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

经过X片及骨密度检查,曾阿姨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还有两处肋骨发生过骨折。曾阿姨百思不得其解,不是体型瘦小的人才容易骨质疏松吗?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随着我国快速出现的老龄化进程,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201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高达32.0%。

骨质疏松症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全民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足,筛查率、诊断率、治疗率低。患者多在出现疼痛、骨折等严重后果时才寻求诊治,错过了早期防治的时机。

胖子为什么容易得骨质疏松症?

研究表明,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体重的适度增加可以降低脆性骨折的风险。因此,过去普遍认为肥胖对骨质疏松症有保护作用。其实,低体重及肥胖者都是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人群。

在肥胖的形成过程中,与雌激素、瘦素、脂联素、胰岛素等与体重相关的激素,都对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肥胖者常常合并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充足的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足够的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及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流失和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因此,肥胖症患者发生骨折风险要高于体重正常者,同时肥胖常伴有糖尿病,也更容易发生骨折。

如何实现“管体重、强骨骼”?

均衡的饮食是管好体重的基础。低体重、肥胖和偏食常常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应当重视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确保摄入足够的钙、蛋白质、维生素D和维生素K,有助于增强骨骼密度。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尤其是老年人,应当采用主动运动和被动活动、肌肉训练与康复相结合的手段。研究表明,适度的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能够显著提高骨骼强度,达到增加肌量和肌力、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而减少骨折的目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保持健康的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积极锻炼,并关注营养的摄入,都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措施。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使用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减少骨流失,促进骨形成,尽可能减少骨质疏松症的进展,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通讯员 钟丽颖)

来源:红网

作者:钟丽颖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54/65/143777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