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12月,各地气温骤降,低温情况下,皮肤感到寒冷,为了减少热量散失,皮肤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各种症状来院就诊。那高血压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一个高血压,医生就要开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肾动脉彩超呢?今天,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超声医学科专家就来和大家聊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高血压,通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在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为了更精确地定义高血压,医学界采用了具体的数值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断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最高压力)≥140mmHg,或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内的最低压力)≥90mmHg,这两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就被认为是高血压。
另外,如果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时,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也被认为是高血压。这是因为家庭自测血压通常比诊室血压略低,所以采用了不同的判断标准。
高血压的成因
高血压的成因复杂,包括遗传、年龄、不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以及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影响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遗传因素: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有高血压病史,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饮食习惯: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加,从而引起血管壁的压力增加,导致高血压。
长期吸烟和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情绪和压力: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血管弹性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难以有效调节血压,也会导致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和心力衰竭。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硬化、狭窄或动脉瘤形成,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肾脏疾病: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进而影响肾脏功能。长期高血压可能引起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
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严重时可能影响视力。
其他并发症:高血压还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等,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需要紧急治疗。
高血压的相关超声诊断
高血压心血管重构包括其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构与功能之间产生相互适应性变化,并以不同形式的重构适应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超声作为临床的“透视眼”,是高血压临床诊治的有力先锋,那超声有什么“奇招”呢?
心脏彩超:心脏是高血压损害的最主要靶器官。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好比举重选手,高强度压力刺激之下使肌肉变大、变多,也就是彩超表现上的心脏扩大(左心为甚)和心肌肥厚。绝大多数先是心肌肥厚和(或)左房增大;然后大力选手也终有觉得劳累的时候,即舒张受限;到了最后,心脏又大又没有收缩力。
颈部血管彩超:血管是高血压损害的另外一个主要靶器官。高压之下,大、中、小血管都有受累。受到高血压迫害的动脉血管可表现为形态上血管壁 (尤其是中层) 增厚、功能上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颈动脉是高血压血管损害的重灾区,彩超通过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计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数目及其大小、评价斑块的稳定程度,供医生大致判断出我们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特别是脑血管,判断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
肾脏及肾上腺彩超: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肾脏损害到晚期可引起双侧肾脏实质萎缩、肾脏体积变小等变化,肾脏超声即可诊断。在继发性高血压中,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于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进而造成肾实质损害、血压增高。根据病因不同可将肾动脉狭窄分两类:动脉粥样硬化性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前者主要见于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后者见于有多发性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血栓等基础疾病的青年人。
内分泌性高血压作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另一大类,肾上腺高血压成为其“主力军”。肾上腺高血压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肾上腺相关激素过度分泌,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肾上腺是肾脏上方的腺体,可谓是肾脏的小帽子。别看它小,但其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可是力大无穷。
彩超可以评估肾脏形态大小、动脉血流情况、肾上腺区有无异常肿块等。不仅对于确定病变部位、范围、评估严重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措施改善高血压,且能阻断高血压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高血压的诊治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包括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保持良好心态等。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灵活调整降压方案按医嘱服药、做好保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血压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的慢性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的风险。(通讯员 罗怡欣)
来源:红网
作者:罗怡欣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856/91/1452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