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6日讯(记者 周曼)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近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基层门诊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基层门诊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此次改革聚焦“小病不出村、报销更便捷”,通过优化医保支付方式、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让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更实惠的医疗保障。
难点:基金使用效率低,基层服务能力待提升
近年来,湖南省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不断完善,但运行情况显示,基金支出占比偏低,群众实际报销比例不高。2023年、2024年,全省城乡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出仅占当年基金总额的3.93%和4.32%,远低于10%的筹资上限。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仍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诊疗水平有限,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不高。
为破解这一难题,湖南省决定在试点地区推行基层门诊统筹综合改革,整合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形成“资金包”“政策包”“服务包”,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看病更省心、更省钱。
亮点:优化支付方式,提供增值服务
根据《通知》,参保居民在签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普通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70%,高血压、糖尿病等特定慢性病用药报销比例达90%,且不设起付线。长沙地区年度支付限额为560元,其他市州为420元。
同时,改革提供“基础服务包”“增值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基础服务包包括健康档案管理、预约诊疗等;增值服务包涵盖慢病管理、老年人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等;个性化服务包则针对特殊需求,如上门巡诊、康复护理等,参保人可自愿选择。试点地区参保群众不仅能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更高比例的报销,还能通过家庭医生获得健康管理、慢病随访等增值服务,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
改革后,签约居民的普通门诊费用由按项目付费改为按人头付费,医保部门按月向基层医疗机构预付费用,年底根据按人头付费总额及医疗机构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衡量医疗机构基金使用效率,对基金使用率在合理区间的,给予结余奖励,促进医疗机构重视健康服务,同时避免医疗服务不足。
此次改革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各试点地区将根据运行情况动态调整政策。湖南省医保、卫生健康部门将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加强对签约履约、医疗行为、药品使用的监管,严查虚假签约、冒名就医等违规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同时将加强对改革成效的监测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全省推广,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医保改革红利。
来源:红网
作者:周曼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50/1513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