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小“水宝宝”闯大祸!幼儿鼻腔异物需警惕

来源:红网 作者:卜枚香 编辑:周曼 2025-07-10 16:34:2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7月10日讯(通讯员 卜枚香)膨胀变形导致鼻子变形、反复出血……一颗看似无害的彩色小珠子,在孩子的鼻腔里竟能像“定时炸弹”。7月9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卜枚香医师诊室接诊了一名两岁女童。鼻梁歪斜及反复鼻出血,经检查发现,其左侧鼻腔内藏匿着一颗已严重膨大变形的吸水珠(俗称“水宝宝”)。急诊手术取出异物后发现,膨大的吸水珠已对鼻中隔软骨造成持续压迫,最终导致穿孔。

鼻腔异物指外部物体误入鼻腔并滞留其中,常见于3至5岁好奇心旺盛的幼儿。此年龄段儿童常因探索行为,将小物件塞入鼻孔或耳道。除吸水珠外,豆类、果核、小珠子、纸团、纽扣电池等都是高危物品。

耳鼻喉科副主任易恩欢提醒:幼儿鼻腔空间狭小,异物滞留危害极大。尤其是吸水珠、纽扣电池这类会“变化”的异物,吸水珠的膨胀特性,使其在数小时内就能对鼻部结构产生显著压迫。异物滞留时间越长,并发症风险越高。

吸水珠的核心风险在于其强吸水性。一旦进入温暖湿润的鼻腔环境,它会迅速吸收水分并显著膨胀,强力挤压鼻腔黏膜及作为鼻腔“支柱”的鼻中隔软骨。持续的压迫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最终造成鼻中隔穿孔。若发生在发育期,更可能干扰鼻部正常发育,导致鼻梁歪斜、外鼻畸形等不可逆后果,引起继发感染,黏膜损伤与出血。

发现或怀疑孩子鼻腔有异物,家长应保持冷静,安抚孩子,避免孩子因惊慌哭闹导致异物移位,增加深入或误吸入气道的风险。切勿自行掏取,立即就医。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提醒市民:提高警觉,锁住危险;言传身教,筑牢防线。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从预防每一处微小风险开始。

来源:红网

作者:卜枚香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54/151166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