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温持续 老年人要读懂这些身体的求救信号

来源:红网 作者:陈思睿 刘红妹 编辑:杨胜男 2025-07-15 16:37:4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7月15日讯(通讯员 陈思睿 刘红妹)近日,53岁的李阿姨在户外晕倒,被紧急送到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时已是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体温高达41.5℃,呼吸急促,脉搏微弱,血压休克,最终被诊断为“热射病、休克、多器官功能损害”,经急诊医学科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

中暑,特别是最严重的热射病,是夏季“隐形杀手”。“我不觉得很热啊,怎么就中暑了呢?”不少老年人在确诊中暑后发出疑问。殊不知,老年人由于对高温感知下降、为省电舍不得开空调导致室内通风不良、温度高等,往往成为中暑的高发人群。

认识中暑:从不适到致命

中暑是高温下身体调节失衡的综合征,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级。

先兆中暑:此时,患者的体温<38℃,可出现头晕、乏力、口渴、多汗、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察觉到身体出现这些不适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给予补水、补盐。

轻症中暑:此时,患者的体温≥38℃,症状明显加重,出现面色潮红/苍白、恶心呕吐、皮肤灼热/湿冷、血压下降等,应立即降温(移到阴凉处、物理降温、补盐饮料),密切观察,如果上述症状不能缓解要立即就医。

重症中暑:这是非常危险的状况,此时患者会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疼痛,体温升高至热衰竭,出现极度疲乏、皮肤湿冷苍白、恶心头晕、低血压、可能晕厥。

热射病是最严重、最致命的中暑类型,其特征是核心体温>40℃,患者出现中枢神经障碍(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皮肤干热无汗,身体内部如同“煮开了锅”,出现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

识别信号,把握“黄金半小时”

热射病的发生并非无迹可寻,患者在早期可出现头晕眼花、乏力口渴、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等先兆信号。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热射病的核心三联征:高热(>40℃)、皮肤干热无汗、意识障碍。对于热射病患者,发病后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40℃以下是救命关键!每延迟1分钟,死亡风险剧增!

转移: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22-25℃),脱减衣物。

降温:冷水或酒精擦拭全身(避开前胸);冰袋敷颈部、腋窝、腹股沟;有条件可用冷水浸浴(除头部以外),并持续监测体温;注意此时喂食退烧药无效且伤肝,切忌服用。

补液:意识清醒且能吞咽者,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忌饮用大量冰水,以免造成胃痉挛。

防窒息:呕吐时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抽搐时要防止舌咬伤或自伤;掐人中无效且有害,切忌操作。

预防中暑,老年人谨记“避、补、防、察”四字诀

避: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和剧烈运动。外出防晒,选阴凉路线;运动要适度。

补:主动、少量多次饮水(每次<300毫升)。出汗多时,补充电解质(淡盐水、运动饮料、绿豆汤)。忌酒精、高糖饮料(加速脱水)。

防:穿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室内通风。合理使用空调风扇(建议26℃左右,室内外温差<5℃)。

察:时刻关注自身状况。出现头晕眼花、乏力口渴、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等先兆症状,立即按“转移、降温、补液”处理。

给家有老人的特别提醒:

多关心:高温天增加探望/电话,主动提醒、督促开空调/风扇。

解心结:理解节省心理,必要时分担电费。

保环境:确保居室通风,备好风扇、凉席。

讲危害:耐心讲解热射病致命风险,改变“扛一扛”错误观念。

来源:红网

作者:陈思睿 刘红妹

编辑: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59/151282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