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迷彩绿到热血红:一位退役军人的双重“生命守护”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姜兰 编辑:周曼 2025-07-31 16:41:2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雅婷 通讯员 姜兰 长沙报道

在迷彩绿的军营里,他用青春守护国家安全;脱下军装后,他用热血延续生命希望。退役军人周强,一位坚持献血22年、累计献血32次的无偿献血者,用12800毫升的热血书写着“退役不褪色”的人生篇章。

他是国家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更是一名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褪色”精神的模范老兵。

周强.jpg

当兵时期的周强。图源受访者。

“献血就是另一种保家卫国”

初见周强,挺拔的身姿仍保留着军人的精气神。谈及第一次献血,他记忆犹新:“2000年我在株洲的学兵队,部队组织紧急献血,那时还不懂无偿献血的意义,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服务人民。”正是这份责任感,让他在退役后依然坚持献血,一献就是20多年。

“在部队保家卫国是责任,退役后献血救人也是担当。”周强说,自己最难忘的是2008年冰灾期间,长沙血库告急,他带着户外俱乐部的六七个朋友,徒步两小时从树木岭走到马王堆血站献血,“那时候路上全是冰,车开不了,但想到医院里可能有人急需用血,我们就一步步走过去了。”

周强2.jpg

2016年,周强获得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自己都不献血,怎么动员别人?”

作为血液中心工作者,周强深知血液的不可替代性。“血液无法人工制造,只能靠志愿者捐献。”他常对身边人说,“献血耽误10分钟,却能救一条命,还能给家人‘买保险’(直系亲属可优先用血),何乐不为?”

贺先生.jpg

在周强的动员下,他的朋友贺先生成为长期献血者。

他的坚持感染了许多人。户外俱乐部的朋友贺先生在他的动员下成为长期献血者,后来贺先生的父亲因病用血时,因献血记录优先获得用血。“他当时特别感谢我,我说这是你自己积的善报。”周强笑道,“后来我让他发朋友圈,用真实案例打破‘献血无用’的谣言。”

周强3.jpg

工作中的周强。

呼吁:让献血成为青年的“成人礼”

面对“献血伤身”的误解,周强用亲身经历回应:“2009年我骑自行车从成都到拉萨,2300公里翻越14座高山,全程无高反。如果献血真有害,我根本完成不了。”他还提到,自己常在“七一”“八一”等特殊日期献血,既是致敬军人身份,也是弥补寒暑假血源紧张的空缺。

对于年轻人,周强建议将献血作为18岁“成人礼”:“军人退役只是换个方式为人民服务,献血就是其中之一。”他希望能从学生阶段普及献血知识,“就像部队的口号——‘无偿献血,从我做起’!”

“八一”建军节,周强计划再次献血。他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献下去。”这位老兵的热血,不仅流淌在采血袋中,更融入了这座城市生命的脉搏里。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姜兰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75/151704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