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生重逢:一场长达45年的生命接力

来源:红网 作者:谭慧 编辑:马婉华 2025-07-07 20:58:1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通讯员 谭慧)近日,60岁的苏先生带着沉淀了半个世纪的感激,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向当年那位在医疗条件艰苦的年代为他主刀的老医生,亲口道一声感谢,让这颗被精心修复了45年的心脏,在它的“缔造者”面前再次有力地跳动。

重燃希望之火的生命接力

1980年,15岁的苏先生因活动后心慌、气促、出冷汗、头晕等症状,辗转求医,最终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体外循环支持下的心脏直视手术,在当时有很大的风险。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专家团队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担当,接下了这份生命的重托,在无放大设备下精准完成瓣膜交界的切开,成功完成手术,并在团队的配合下,帮助苏先生度过围手术期的“生死关卡”,最终顺利出院。

世纪牵手的“长期答卷”

重获健康的苏先生心怀感恩,向医院发出了一封寻恩信。这份诚挚的寻找,深深触动了医务部和心血管外科全体人员。凭借姓名、手术时间等线索,工作人员在厚重的历史病案中仔细搜寻,最终确认了当年的住院记录,确定了当年的医生为尹邦良教授。

科室为苏先生安排了全面细致的复查,心血管外科主任吴忠仕教授为他听诊,并进行了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一系列专业检查。检查结果如同一份沉甸甸的“长期答卷”:时隔45年,当年手术效果极其理想,苏先生的心脏功能保持稳定。

00.jpg

患者(右)与尹邦良教授(左)握手。

在科室精心安排下,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世纪牵手”终于上演,这份历经岁月淬炼的感恩,令在场者无不动容。尹教授亦百感交集:“患者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看到你生活幸福安康,更坚定了我们对医学事业的信心。”

生生不息的医心与医学

从1980年到2025年,心血管外科技术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吴忠仕表示:“当年需要开胸的手术,如今可通过微创完成;过去高风险的患者,现在预后显著改善。”

始终不变的,是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既治病更治心”的人文关怀。如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践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逐步建立起先心病患者终身健康档案,通过定期随访、复查、术后康复指导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贯穿一生的医疗守护。

来源:红网

作者:谭慧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1/99/151070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