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9日讯(通讯员 黄丽彬)“医生,您快看看我家宝宝的手!左手中指这几天一直弯着,硬掰直了又弹回去,就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碰他也不哭,这到底是怎么了呀?”近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天心院区门诊,一位妈妈抱着还不到1岁的宝宝,满脸焦急地向医生求助。
长沙市中医医院天心院区门诊办副主任车国良仔细检查后,告诉这位妈妈,宝宝患上的是“小儿狭窄性腱鞘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扳机指”。车国良介绍,这种疾病在婴幼儿当中并不罕见,尤其在6个月到3岁的儿童中较为高发,其中中指和拇指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部位。“家长们不用太过焦虑,只要进行科学的干预,大多数宝宝都能恢复健康。”
小手为啥会被“卡”住?
车国良形象地解释道:控制手指活动的肌腱如同“缆绳”,外面包裹的保护性“隧道”叫腱鞘。部分宝宝中指根部(掌指关节处)的腱鞘天生偏窄,当肌腱在狭窄通道内反复滑动摩擦,就会肿胀增粗;而肿胀的肌腱更难通过狭窄处,最终“卡住”,导致手指无法自如伸直。强行掰直时,手指会像扣动扳机般突然弹起,可能伴有轻微“咔哒”声,或能摸到一个小硬结。不过,宝宝通常无明显疼痛,仅可能有轻微不适。
婴幼儿为何易中招?
婴幼儿“扳机指”的发病,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天生结构因素:宝宝手指根部的腱鞘开口(A1滑车)可能存在先天性狭窄;
2.频繁抓握探索:宝宝长到6个月后,开始用小手去探索这个世界,抓握动作变得频繁,这就导致肌腱反复受到摩擦;
3.生长发育差异:肌腱和腱鞘的发育速度不同步。
三大信号要警惕
车国良提醒,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信号及早发现宝宝的异常:
1.手指形态异常:手指没办法主动伸直,常常处于屈曲的状态,早上睡醒后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掰动的时候会感觉到比较大的阻力;
2.触摸有硬结:在宝宝掌指关节的掌侧,能摸到米粒大小的硬结(就像“念珠”一样),这个硬结会随着手指的屈伸而移动,按压的时候宝宝通常不会哭闹;
3.弹响或卡顿:帮宝宝伸直手指时,会感觉到卡顿,在伸直的瞬间可能会有“咔嗒”声,就像按圆珠笔时的那种触感。
别等自愈!抓住黄金干预期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既不疼也不闹,说不定过段时间自己就好了,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区。”车国良强调,只有极少数症状轻微的病例可能会有所缓解,绝大多数婴幼儿的扳机指是不会自愈的,拖延下去可能会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初次就诊的宝宝,一般会建议先采取保守治疗:
1.热敷护理:每天用38-40℃的温毛巾敷在患病的手指和手掌上,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腱鞘的紧张;
2.按摩手法:家长把手洗干净后,用拇指指腹轻柔地按摩宝宝手掌上的硬结处,然后从指尖向手掌方向缓慢地捋动手指,帮助放松肌腱,力度以宝宝不抗拒为宜;
3.伸展训练:握住患病的手指缓慢地伸直,保持10-15秒后再放松,每组做20-30次,每天做3-4组;平时可以引导宝宝抓取小玩具,通过主动抓握来锻炼手指功能;
4.支具辅助:在医生的指导下,宝宝睡觉时可以使用特制的小支具,把患病的手指固定在伸直的位置,减少屈曲时的卡压,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皮肤;
5.专业理疗:医院针灸康复科可通过超声波、激光等物理疗法,再配合专业的手法,来提升干预的效果。
车国良特别提醒,“扳机指”虽然常见,但也不能忽视。早发现、早干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康复,大多数宝宝都能恢复正常;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而且保守治疗没有效果,那就需要考虑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了。
来源:红网
作者:黄丽彬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2/53/1521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