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今年9月,湖南省胸科医院巡回医疗队赴花垣开展巡回医疗服务。这是继2024年后,医院第二次组织专家赴湘西州花垣县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支援工作为期三周,为当地居民搭脉辨证、开具良方,开展细致的健康指导与结核病防治宣传;通过“传帮带”精准帮扶,帮助当地医护人员夯实诊疗技能,推动基层人才培养“长效化发展”。
巡回医生日记
日期:2025年9月22日
天气:晴
地点:花垣县人民医院
记录人:湖南省胸科医院巡回医疗队队员 曾青青
工作中的曾青青
作为湖南省胸科医院巡回医疗队的一员,进驻花垣县人民医院已超过两周,从远程多学科会诊(MDT),到乡镇义诊、校园健康科普,每一项工作都让我对基层医疗的“难”与“暖”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还记得,刚来花垣县人民医院时,我第一个进驻的科室是内镜中心。当天气管镜诊疗组只有1名医生和1名护士在岗,靠一根气管镜撑起全天工作。护士既要完成内镜的清洗消毒,还要全程配合检查操作,连喝水的间隙都格外紧张。
即便如此,两位同仁的操作依旧规范流畅,这份从容让我格外敬佩。结合自身经验,我和他们交流了床旁预处理酶液分装的院感控制细节,还针对气管镜常见的镜体堵塞、光源不稳等故障,分享了提前排查的小技巧,希望能帮他们减少工作中的“手忙脚乱”。同时,为相关科室开展了呼吸内镜洗消、特殊治疗的护理配合相关知识的讲座,分享了降低内镜维修率的一些经验。
随后在呼吸科,我跟着科室团队参与晨间交接班,摸清了病区布局、医护配比和床位周转节奏,还和护士长一起对ICU的重症患者进行了查房。
针对科室现有的健康宣教资料,我们一起逐一进行了梳理。针对部分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指导图文字太密,老年患者看不清;哮喘急性发作的应急流程不够直观的情况,我提议将资料改成“图文+口诀”形式,护士长当场表示认可,比起“提建议”,这种“对着问题一起改”的默契,更让我觉得是真正帮到了基层。
最触动我的是古苗河村的那场义诊。当天刚摆好桌子,就看到一位拄拐杖的老奶奶颤巍巍站在队尾。上前一问才知道,她听说省里医疗专家来,早早就从家里出发,走了1个多小时山路。我先扶她坐下,简单问了下老人家有哪里不舒服,再领着她找到专家。等待时和她聊起家常,才知道她子女在外打工,平时身体不舒服就硬扛,这次是实在难受得睡不着才来的。问诊结束后,专家给她开了药,我又帮她把用药时间、剂量写在药盒上,老奶奶拉着我的手反复说“谢谢”。
每次的义诊,我们都给村民测量了血压、血糖,发了免费药品和免费膏药。遇到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就请村医当翻译,哪怕只是帮他们揉一揉酸痛的膝盖、听他们说几句“最近睡得香了”,都觉得特别值。
基层医疗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是这些“搭把手、多叮嘱一句”的小事。我们就像一滴水,或许掀不起波澜,但当无数滴水汇聚,有坚守岗位的基层医护,有翻山来问诊的村民,有你我这样来搭台的巡回队员,就能慢慢滋润这片土地。
这趟经历让我更懂:南丁格尔誓言不是挂在墙上的话,是扶老人坐下时的手,是改宣教资料时的笔,是村民笑着说“不难受了”时,心里那份沉甸甸的踏实。
来源:红网
作者:曾青青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3/67/15304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