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威胁生命。而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成为了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何心力衰竭如此“偏爱”血透患者呢?接下来,湖南省直中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专家就来为大家科普。
血透患者易患心力衰竭的原因
容量负荷过重
肾脏原本承担着调节人体水液平衡的重任,但血透患者的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排水能力大幅下降。在透析间期,如果患者未能严格控制水分摄入,就会导致体内液体潴留。大量的潴留液会使心脏前负荷增加,就像给心脏套上了沉重的枷锁,长此以往,心脏肌肉逐渐变得肥厚,继而扩张,最终心功能下降,引发心力衰竭。
尿毒症毒素的心肌损伤
血透患者的体内会积聚大量的尿毒症毒素。这些毒素如同隐藏在身体内的“破坏分子”,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它们干扰心肌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电生理活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同时,这些毒素还会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
高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在血透患者中极为常见。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心脏需要克服更大的外周阻力来泵血,这使得心脏后负荷显著增加。为了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心脏不得不代偿性地增厚心肌。然而,这种代偿机制并不能持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肌逐渐失去弹性,心脏功能逐渐衰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贫血问题
血透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为了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心脏不得不加快跳动频率,增加心输出量。长期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逐渐肥厚、扩张,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血透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主要有以下症状:
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在活动时会感到呼吸费力,比如以前可以正常行走一段距离,现在稍微走动就会气短、呼吸急促。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下降,活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心脏不能有效地提供血液供应,导致肺部淤血加重,进而出现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睡眠时会突然憋醒,需要坐起来或者垫高枕头才能缓解。这是因为在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肺部淤血更严重,导致呼吸困难突然发作。
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要采取端坐位或者半卧位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平卧时,隔肌上抬,肺部的扩张空间变小,同时回心血量增多,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通过端坐位可以减少回心血量,缓解肺部淤血。
水肿
下肢水肿: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通常从脚踝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小腿、大腿。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时,会出现凹陷,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减弱,血液不能有效地被泵出,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液体在组织间隙潴留。
全身水肿:病情严重时,水肿可能会累及全身,包括腹部、胸腔等。胸腔积液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而腹腔积液可能会引起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疲劳和乏力
患者会感觉身体极度疲劳、没有力气。这是因为心脏功能衰竭,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导致肌肉等组织能量代谢不足,从而产生疲劳感。
心悸和心慌
患者会感到心跳加快、心慌,有时还会伴有心律不齐。这是因为心脏在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身体的血液供应,会代偿性地加快跳动,或者由于心脏的电生理活动紊乱,导致心律失常。
咳嗽和咳痰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并且咳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因为肺部淤血,导致肺泡和支气管内的液体增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并且液体渗出就形成了泡沫样痰。
心力衰竭的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液体摄入
血透患者应准确记录每日的饮水量和尿量,遵循医生建议,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一般来说,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干体重的3% - 5%。每周三次透析,液体摄入量=前一天尿量+500ml;每周二次透析,液体摄入量=前一天尿量+300ml;每周一次透析,液体摄入量=前一天尿量+100ml。
患者可以使用有刻度的水杯,便于精确控制饮水量。同时,要避免食用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在夏季或运动后更要注意控制水分摄入。
积极控制血压
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的关键。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处方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每天至少测量1-2次,并记录血压值,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波动。
在饮食方面,要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避免精神紧张等,也有助于控制血压。
纠正贫血
血透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医生会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促进骨髓造血,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铁剂则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并定期复查血常规,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在饮食上可以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
充分透析
充分透析是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和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手段。患者应按照医生制定的透析方案,按时、足量地进行透析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透析方式包括普通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此外,患者还可以选择高通量透析器,以提高透析效率,更好地清除中大分子毒素。
定期评估心脏功能
血透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通讯员 周茗)
来源:红网
作者:周茗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5/64/1464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