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的咳、痰、喘症状容易被忽视,确诊时已造成较重的危害,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目前我国罹患慢阻肺病人大约有1亿人,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死因。2024年,慢阻肺已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为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之后第三个被纳入该项目的慢性疾病。
株洲市中心医院医生介绍,慢阻肺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指咳嗽、咳痰症状连续2年以上,每年至少3个月,并且除外其他疾病,如果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则需考虑慢阻肺。
哪些人容易得慢阻肺?
慢阻肺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吸烟是引起慢阻肺最常见的因素,接触职业性粉尘或化学物质,农村地区长期使用生物燃料、被动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气道高反应、支气管哮喘都是引发慢阻肺高危因素。年龄、体重指数也与慢阻肺密切相关,年龄越高,患上慢阻肺的概率越高;体重指数越低,慢阻肺的发病率越高。
如何判断自己得了慢阻肺?
如果患者有危险因素接触史,有慢性咳嗽、咳痰或者活动后气促症状,需高度怀疑慢阻肺可能,目前肺功能筛查是诊断慢阻肺最容易、最经济、最准确的方法,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理想效果。
慢阻肺如何防治?
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常见疾病。由于慢阻肺是遗传、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慢阻肺的发病:戒烟和避免吸二手烟;减少职业粉尘以及有害气体的暴露;减少室内外的空气污染;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
如果确诊了慢阻肺,只要尽早、规范合理地治疗与自我管理,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避免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慢阻肺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和阻止肺功能下降,阻止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
戒烟是防治慢阻肺的重中之重,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戒烟都有益于防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定期到医院随访;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等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早期识别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当气促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或痰液呈脓性时,应及时意识到出现了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及时就医。慢阻肺的治疗方法包括吸入药物、氧疗、无创通气、肺康复及外科手术等。(通讯员 何国超)
来源:红网
作者:何国超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5/98/1460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