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学季儿科医生提醒:这些传染病防护要点需牢记

来源:红网 作者:邹惠 编辑:周曼 2025-02-14 12:27:19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孩子们陆续返回校园。春季是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加上开学后人群聚集,孩子免疫力较弱,更容易成为病毒、细菌等攻击的对象。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与康复科整理了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护要点,希望能帮助家长和老师们科学应对季节变换,让孩子们健康拥抱新学期。

一、开学季需警惕的6类高发传染病:

1、 流感(甲流/乙流)

特点:急性起病,高热(39-40℃),常伴头痛、肌肉酸痛、乏力,传染性强。部分患儿可能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飞沫、接触污染物、空气等。

2、 诺如病毒

特点:突发呕吐、腹泻,在家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环境中极易聚集发病或暴发。

传播途径: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气溶胶等。

3、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特点:手、足、口腔疱疹,咽峡部疱疹伴高烧,5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接触患儿唾液、疱疹液或粪便,飞沫等。

4、 水痘

特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多、四肢少,皮疹变化顺序通常为:斑疹→丘疹→水疱→结痂,伴瘙痒,各期的皮疹可同时存在,传染性极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疱疹液或接触疱疹液污染的物品等。

5、 流行性腮腺炎

特点:腮腺肿胀疼痛,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大,边界不清,皮肤表面摸上去却有些发热,伴有疼痛和弹性感。可合并脑炎、胰腺炎、睾丸炎或卵巢炎等。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餐具、物品或与带毒者、患者直接接触等。

6、 细菌性结膜炎

特点:眼红、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畏光、流泪和眼睑水肿。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二、科学预防:家庭+校园联合防护

家庭防护要点

1、 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手足口疫苗(EV71型)、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以及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2、习惯养成:

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回家后要洗手。

教会孩子咳嗽礼仪,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覆盖口鼻,使用后立即将纸巾丢进有盖的垃圾桶,并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清洁双手。如果没有纸巾可用肘弯遮住口鼻。在咳嗽或打喷嚏后,也应避免立即用手触摸脸部(眼睛、鼻子和嘴巴)。

3、 增强体质:充足睡眠,营养均衡,适度户外运动,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

4、每日晨检:上学前测体温,检查口腔、手心有无皮疹,发现异常及时隔离以及就医。

校园防护建议

1、 教室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

2、 对高频接触物品如门把手、玩具、餐具等定期消毒。

3、 发现病例及时隔离。

三、家长必知:什么情况需立即就医

1、持续高热不退(≥3天)或超高热(>40℃)。

2、 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抽搐、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

呕吐/腹泻导致明显脱水(尿量减少、口唇干裂、哭时无泪)。

3、皮疹伴出血点或快速扩散。

温馨提示:春季天气多变,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方便调节。

孩子的健康需要家校共同守护!让孩子们在春天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通讯员 邹惠)

来源:红网

作者:邹惠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6/58/1470316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