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1日讯(记者 戴丹 通讯员 吴金泽 张雪恒)“我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难入睡,试过用眼罩、耳塞、香薰、听音乐等各种助眠方法,没什么效果……” 长沙市民陈鸿(化名)因为睡眠问题备受困扰,3月21日,她来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睡眠健康 优先之选”大型义诊现场求助专家。
义诊现场。
时值第25个“世界睡眠日”,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睡眠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帮助更多人改善睡眠质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党支部联合耳鼻喉科、呼吸科、妇科、儿科、临床心理多个学科联合开展以“睡眠健康 优先之选”为主题的大型义诊暨及系列科普讲座。
建睡眠档案,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义诊现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张如旭主任医师、吴金泽副主任医师,耳鼻喉科李和清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孟婕主任医师,儿科席琼副主任医师,妇科李月燃副主任医师,临床心理科王利锋主治医师等专家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病友答疑解惑,仔细诊断病情,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辅助患者建立睡眠档案。
专家表示,人的生命约有1/3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与健康密切相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饱受睡眠障碍困扰。
长期睡眠不良会导致哪些后果?
首先是反应迟钝,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下降,学习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增加交通和生产安全风险;其次,会导致情绪不稳、烦躁不安,严重者会诱发焦虑、抑郁等;第三,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患病风险。
数据调查:超两成人夜间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
在活动现场,科普宣教环节同样精彩。
孟婕主任医师带来《睡眠呼吸暂停知多少》,详细讲解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危害及治疗方法;席琼副主任医师的《我没有偷懒,只是一不小心就睡着——带您认识发作性睡病》,让大家对发作性睡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耳鼻喉科主管护士陈婷以《打呼噜=睡得香?这个“隐形杀手”在偷走你的健康》为主题,纠正大众对打呼噜的认知误区;神经内科主管护士曾宇珊针对失眠问题,为失眠患者提供了实用的应对技巧;减重代谢宋智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了肥胖与osa的关系,提出体重管理的必要性。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3月20日在其社交平台官方账号发布的《2025中国睡眠健康研究白皮书》,通过对超15万志愿者的数据分析发现,有26%的受访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
而据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睡眠时长需求不同,且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0-3月龄婴儿每天需要13-18小时,4-11月龄婴儿12-16小时,1-2岁幼儿11-14小时,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中小学生8-10小时,成年人7-8小时,老年人6-7小时。
“良好的睡眠状态,通常要在30分钟内入睡,有三个判断标准,一是时长要够,二是质量要好,三是睡完起床精神状态要好,注意力集中,心情愉悦。”张如旭主任医师提醒说,如果遇到睡眠障碍,一定要尽早纠正,不要让它变成超过3个月或更长期的慢性睡眠障碍,那样治疗起来会更困难。
义诊现场。
MDT会诊,提升全生命周期的睡眠健康
“每个年龄阶段、每个不同的个体,造成睡觉问题的原因也不一样。”专家同时表示,需要提升全生命周期的睡眠健康。
儿童睡眠不良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入睡抗拒等。睡前应避免过度兴奋和剧烈运动,避免进食难消化食物和饱食,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青少年睡眠不良主要与学业压力、电子设备的使用以及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有关。长期睡眠不良会影响学习能力、免疫力、生长发育等,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家长应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扰,给予足够的关怀和陪伴,正确引导和教育。
职业人群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规律作息等问题,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不高、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颠倒等,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劳动者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与条件。
老年人维持睡眠能力下降,更易发生睡眠障碍,问题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长缩短、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早醒等。对老年人而言,应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不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不因为一晚没睡好就焦虑。睡前减少咖啡、茶等饮料的摄入量,避免过量进食或饮水。对于影响睡眠的原发性疾病,应及早干预、积极治疗。
近年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积极开展睡眠障碍专病门诊建设,对于难治性睡眠障碍患者开展多学科MDT会诊,旨在为市民朋友提供更优质的睡眠健康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戴丹 通讯员 吴金泽 张雪恒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7/65/1480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