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14日讯(通讯员 孙宇冲 陈小峰)在过去三年里,36岁的李大哥左脸总像被无形的线牵动——眼角不自主抽动,嘴角频繁抽搐,紧张时甚至整张左脸都在“跳舞”。口服药物只能短暂缓解,病情却日益加重。近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一台显微手术让他彻底告别了“鬼脸”人生。
面肌痉挛的“元凶”,往往是面神经与血管的异常。面神经从脑干出发时,会与周围血管形成“交叉路口”。当血管长期压迫神经外膜(如同电线绝缘层破损),就会引发异常放电,导致肌肉抽搐。这种压迫就像在神经上装了“定时开关”,情绪波动、疲劳都可能触发症状出现。
对于李大哥这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团队采用了显微血管减压术,通过耳后4cm小切口,在高倍显微镜下定位“肇事”血管。术中电生理监测确认异常波形减低之预期范围,将以前术后“揭盲盒”变成治疗效果的术中“可视化”,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提高手术疗效,同时实时预警神经损伤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并用特制Teflon棉垫在血管神经(脑干)之间筑起“隔离墙”,隔绝异常神经冲动,使得症状不再出现。该手术在解决病因的同时,完整保留神经功能,李大哥术后即见抽搐完全消失,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
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匡卫平指出,这类手术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考验的是毫米级的解剖和手术功底,同时,面肌痉挛并不危及生命,手术是为了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锦上添花”的工作。因此,手术对患者的安全和神经功能保护的要求非常严苛,必须是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安全开展。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从2002年开始在湖南省内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是省内最先开展该手术的医院之一,该手术切口较小,80%患者术后3天即可出院,创口无需拆线。
匡卫平提醒,若出现单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特别是从眼周扩散至口角的“进展性抽搐”,应尽早就医,针对性治疗。面肌痉挛诊断一旦成立,早期可尝试药物治疗和肉毒素注射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可尽早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是治愈面肌痉挛成功率最高的治疗方法。
来源:红网
作者:孙宇冲 陈小峰
编辑:杨胜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8/58/1486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