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市民黄先生发现舌侧溃疡三月未愈,就医竟查出鳞状细胞癌。这个本可早期干预的病例,却因患者忽视身体信号险些“酿成大祸”。长沙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雷荣昌提醒:口腔癌5年生存率仅60%,但早期发现可提升至85%!如果发现这些危险信号千万别当简单的“上火”。
雷荣昌提醒,出现下列症状一定要尽早就医:
1、疼痛警报:
超过2周不愈合的溃疡(普通溃疡7—10天自愈)
吞咽时灼烧感持续加重(区别于暂时性咽喉炎 )
2、颜色警报:
口腔黏膜出现白斑/红斑(普通发炎多为均匀红肿)
牙龈异常发黑(吸烟者更需警惕,但非吸烟者同样可能病变)
3、触感警报:
舌头活动受限(如突然说话不清、咀嚼困难)
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直径>1cm且质地坚硬)
临床数据显示:70%的早期口腔癌患者曾将症状误认为“普通发炎”,从而错过黄金治疗期。
如何预防口腔癌
1、矫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
避免吸烟、饮酒和嚼槟榔;平衡饮食,均衡营养摄入;不饮过烫的饮料,不食过烫的食物;避免不良刺激,例如咬舌咬颊,及时去除不良修复体;日常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2、自我检查
如果发现口腔内两周以上未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白色、红色的斑块;口腔和颈部有异常肿胀及淋巴结肿大;口腔反复不明原因的出血;对头颈部进行对称性观察,双手食指触摸面部、颈部,检查下唇、牙龈与颊部、舌、口底、软腭和硬腭等部位。若在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与疼痛时,应及早就诊治疗。
3、定期口腔检查
口腔健康需要定期“体检”保驾护航: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全面检查,像吸烟、嚼槟榔、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要缩短到每3个月检查一次。这些检查就像口腔的“安全网”——不仅能揪出早期癌前病变,还能及时拦截龋齿和牙周病侵袭。对于戴假牙的中老年人群,定期调整义齿避免摩擦致癌,相当于给口腔上了双保险。(通讯员 蔡星玲)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蔡星玲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8/68/1490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