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气温回暖,万物焕发新生,正是人们走出家门享受自然的好时节。然而,随着季节更迭,空气中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浓度上升,强烈的紫外线、多变的环境湿度,都让眼部健康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活泼好动的孩童、用眼过度的上班族,还是中老年人,都需要警惕各类眼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吴利龙为大家带来一份全年龄段适用的护眼攻略,助大家守护清晰 “视” 界。
春夏常见眼病,你不得不防
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是这一时期的高发病症。眼睛接触花粉、尘螨、霉菌孢子等过敏原后,会出现眼痒、眼红、流泪、畏光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伴有眼部灼烧感和分泌物增多。过敏体质人群、长期处于户外或通风不佳环境的人更容易中招。
应对方法:外出时佩戴防风眼镜,减少过敏原接触;回家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和窗帘;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眼药水。
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红眼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传播。发病时眼睛会明显充血发红,分泌物增多,早晨起床时眼睑可能被分泌物粘连难以睁开。
应对方法:一旦发现患病,立即隔离治疗,避免传染他人;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保持眼部清洁,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根据感染类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
干眼症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生活,以及过度用眼等,都容易引发干眼症。患者会感觉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视力波动、畏光等症状。无论是长时间对着电脑的上班族,还是沉迷电子产品的青少年,都面临较高风险。
应对方法:遵循 “20-20-20” 原则,即每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约6米)外远眺20秒;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调整室内环境湿度,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多眨眼促进泪液分泌。
翼状胬肉
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紫外线、风沙等刺激,眼睛表面可能长出翼状胬肉,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眼部异物感,随着胬肉生长,可能影响视力。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应对方法:户外活动时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避免直视强光;一旦发现胬肉生长,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
护眼实用妙招,快来学
科学防护,抵御外界伤害
外出时,根据阳光强度佩戴合适的太阳镜,选择能有效阻挡紫外线(UV400)的镜片;在花粉、沙尘较多的环境中,可佩戴防风眼镜。
保持眼部清洁,预防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使用隐形眼镜的人群,要严格遵循正确的佩戴和护理方法,定期更换护理液,避免因镜片污染引发眼部感染。
合理用眼,避免疲劳
注意控制用眼时间,调整电子设备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使其与环境光线相适应;保持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趴着;对于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可适当进行眼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
均衡饮食,补充眼部营养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A、C、E,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玉米等;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类、豆类等,对眼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有帮助;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因血糖、血脂异常影响眼部血管健康。
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不仅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也有助于眼部的血液供应;此外,户外运动时多接触自然光线,对视力保护也有积极作用。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项目。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增加检查频率。(通讯员 汤贞)
来源:红网
作者:汤贞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8/69/1490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