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长郡中学高三年级举行最后一次集体跑操。图源长郡中学微信公众号。
红网时刻新闻5月28日讯(记者 李雅婷 通讯员 周阳 朱文青)随着中高考进入倒计时,不少考生出现心慌、失眠、食欲下降等情况。这些症状究竟是正常的考前应激反应,还是需要干预的焦虑症状?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中级心理治疗师赵伟就此为考生和家长支招。
赵伟医生介绍,可从三个维度区分正常考前应激反应和“考前焦虑综合征”。其一为强度,以失眠为例,多数人仅是入睡时间延迟、睡眠变浅或中途易醒,但仍能保证五六个小时睡眠,白天精力基本不受影响;若出现通宵失眠且持续亢奋,则属于强度异常。其二是自我调节能力,部分人出现心慌症状,转移注意力投入学习生活后,心率能逐渐恢复;若无论做何事心率始终居高不下,就需警惕。其三是对生活学习的影响,比如焦虑导致手抖,若不影响正常书写和学习则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拿起笔就抖且无法调整,严重影响学习,就属于“危险信号”,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赵伟医生强调,考前焦虑是正常反应,但若症状超出承受范围,务必寻求专业帮助,确保以健康状态迎接考试。例如,曾有一名高考生因与同学争执突发癔症,四肢瘫软无法行走,经心理疏导后得以顺利参加考试;还有艺考生因压力过大出现躁动、言语失控,这些均属极端焦虑案例,需及时干预。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雅婷 周阳 朱文青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49/62/1499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