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转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微信公众号)
闺蜜的姨夫,食道癌手术后非要吃米饭,不给就打人。给了,死了。
病人家属趁着医生不注意,给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喂了半杯热牛奶。不久,病人开始从嘴里喷血,没了。
病人刚做完胃部手术,再三嘱咐只能吃流食。家属当晚喂了半个馒头,病人吐血像小喷泉,抢救无效,走了……
这些不是虚构的段子,而是每天都在医院里真实上演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
总有人觉得,医生那句“必须空腹/禁食”是危言耸听,今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麻醉科的专家来跟大家严肃地聊一聊,为什么在医疗问题上,“听话”是最高级的求生欲。
检查前空腹,是为了不花冤枉钱
抽血、胃镜、腹部B超,在此之前医生让你空腹,真不是故意饿你。是因为食物一下肚,你的身体就开启了“狂欢模式”,血液指标全线乱飙。
吃个鸡蛋喝口粥?血糖、甘油三酯立马“装富”,你可能被误诊为高血脂、糖尿病,从此开始忌口吃草。
来块红烧肉?血尿酸、尿素氮集体“作妖”,医生可能怀疑你肾不行了,让你做一堆无用检查。
做B超查胆囊?哪怕只吃一个鸡蛋,你的胆囊就会“咻”地一声收缩变小,医生在屏幕上只能看个寂寞,然后客气地对你说:“改天空腹再来吧。”
因此,检查前偷吃,等于亲手给自己的体检报告造假,然后拿着假报告让医生给你看病。这不仅是浪费钱,更是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手术、检查后禁食,是为了保命!
手术/检查后禁食,是用前面那些悲惨案例换来的血的教训。以做胃肠镜为例,刚做完普通胃镜,你的喉咙是麻的,吞咽反应迟钝;做完无痛胃肠镜,你整个人更是“麻”的。此时进食,极易呛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
所以,医生通常会要求:检查后2小时,才能尝试喝水、吃少量无渣冷流食(比如凉牛奶、米汤)。避免吃过热、过硬、带渣的食物(比如馒头、米饭、芹菜),以免划伤尚未恢复的创面。
记住: 你的食道和胃刚被“观光”过,需要时间休整,别急着用“硬货”去考验它。
还有就是手术后,你的消化道需要“开机自检”。任何手术,尤其是腹部和消化道手术,你的肠胃功能都像被按了“暂停键”。
为什么不能吃?因为肠胃还没“醒”,强行喂食,它们根本无力消化输送,只会导致腹胀、呕吐,甚至使极其脆弱的吻合口破裂。
破裂的后果是什么?就是食物和消化液会漏到满肚子都是,引发致命的弥漫性腹膜炎和脓毒血症。结果就是——二次开腹,进去重新缝! 严重的可能导致生命危险!!!那个偷吃西瓜喜提二次开腹的二姨,就是最好的“榜样”。
对于麻醉和重症患者,全麻手术前后、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情况下,禁食是铁律,是写在医嘱单上的保命符。
麻醉时,胃里如果有食物,反流吸进肺里,分分钟就是窒息和严重的吸入性肺炎,抢救不过来只有送走。
消化道出血时,进食会摩擦刺激出血创面,加重出血。那个被半个馒头送走的病人和那个因半杯热牛奶而喷血休克的病人,就是家属用“爱”亲手酿成的悲剧。
【保命说明书】什么时候该管住嘴
检查前——“空城计”阶段
1. 抽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至少禁食8-12小时,只可喝少量白水。
2. 胃镜
禁食脂肪及肉类等固体食物≥8小时,禁清饮料及水≥2小时。
3. 腹部B超(特别是查胆囊)
严格禁食禁水8小时以上。
手术前——“静默倒计时”阶段
这是重中之重,必须单独强调!术前禁食水,是为了防止你在全麻状态下,因呕吐反流导致肺炎。
传统标准是“术前一夜开始,不吃不喝”。 但现在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推荐以下标准,请以你的医生具体叮嘱为准:
清饮料(如水、不含渣的果汁、清茶): 术前2-4小时可以喝一点。
原理:这些液体在胃里排空极快,能减轻你的口渴和焦虑,基本不增加风险。
母乳:术前4小时可喂养。
配方奶/牛奶等液体奶制品:术前6小时需禁食。
原理:容易在胃内形成较大的乳块,在胃里排空慢,被视为“固体类食物”,需要更长的禁食时间。
淀粉类固体食物(如白粥、吐司、面条、米饭): 术前禁食至少6小时。
油炸、脂肪及肉类食物: 术前至少8小时,甚至更早就需禁食。
原理:这些硬货在胃里能待很久,是麻醉医生最怕的“定时炸弹”。
记住:如果你的手术安排在上午,通常就是前一天晚上12点后禁食。但规定的禁食时间仅适用于无胃肠道动力障碍的患者或患儿。因此,特殊情况如严重创伤患者、肥胖患者、消化道梗阻患者,有必要延长禁食时间,这时务必、千万、一定要听麻醉医生和主管医生的!
检查、手术后——“重启初始化”阶段
普通胃镜:检查后2小时,喉咙麻痹感消失后再试喝水。
无痛胃镜/肠镜:检查后2小时,完全清醒后再试喝水。
手术后应严格遵从医嘱! 医生说可以吃流食了,才能开始吃,让吃多少吃多少,不让吃的一口都别碰!
在医院,医生的每一句叮嘱,背后都是无数血泪教训总结出的“生存法则”。当你或你的家人躺在病床上时,请务必记住:最大的“孝心”或“关爱”,是严格遵守医嘱。最可怕的“无知”,是自作聪明的“为你好”。最昂贵的“代价”,往往只是一口不该吃的饭、半个不该碰的馒头。
在健康这件事上,听话,不丢人;活着,才最酷。
来源:红网
作者:李姗 王晓艳 廖琴
编辑:戴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50/1535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