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7日讯(通讯员 周巧)“要是再晚来一步,或者医护人员有丝毫犹豫,我可能就见不到家人了。”出院那天,外地来长打工女孩小阮(化名)声音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这几天,小阮出现感冒症状,起初她以为只是换季后常见的不适,自行吃药后不见好转,又去诊所输了液,可病情非但没缓解,反而愈发严重。
浑身无力、胸闷气短的她被同事送到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刚完成初步检查,意外突然发生——小阮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反复室速、室颤,血压也随之骤降。
“可能是爆发性心肌炎!”急诊医学科医生凭借丰富经验迅速判断,立即启动抢救预案,并第一时间联系心血管内科会诊。此时,小阮的病情危在旦夕,而她的家人远在外地,既未交费,也无法及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救人要紧!先抢救,手续后续补!”赶来会诊的心血管内科四病室主任医师刘国兵当机立断,带领团队展开抢救:电复律4次、电除颤1次,持续胸外按压;同步联系重症医学科 ECMO 团队、心血管内科介入组等启动多学科协作(MDT),紧急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ECMO及IABP生命支持。
然而,小阮的病情仍在反复:左室壁呈蠕动状态,左心室射血分数仅为20%(正常成年人约50%-70%),这意味着她的心脏功能已严重受损,随时可能进展为心源性休克。
结合小阮的病情,医护团队给予个性化对症支持治疗,5天后,小阮的心肌慢慢恢复活力,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改善,肝肾功能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血气分析指标也趋于正常,成功脱离体外生命支持。目前已顺利出院。
“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和青壮年,早期症状常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被忽视。”心血管内科四病室主任肖晓霞解释,若感冒后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胸痛或心悸症状,需高度警惕爆发性心肌炎,及时就医。
近年来,长沙市第三医院聚焦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通过快速诊断、多学科协作、规范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成功挽救了大量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尤其在爆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救治中,展现出急诊急救体系的高效性和过硬的心血管危重症疾病救治能力。
来源:红网
作者:周巧
编辑:甘伟萍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51/1536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