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7日讯(通讯员 易成功)你是否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脸上长痘、口腔溃疡、心烦失眠,感觉一股“火”往上冒,但腰腹、双腿却像泡在冰水里,怎么也暖和不起来?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体验,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热下寒”。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蔡惠芳提醒,这是身体内部的“能量循环通路”——中焦堵住了,导致心火无法下行温暖肾水,肾水无法上济抑制心火。调理的关键,不在于清火或进补,而在于“打通中焦,引火下行”。
“上热”表现
反复口腔溃疡、喉咙痛、牙龈肿痛;
面部、后背易长红肿的痘痘;
眼睛干涩、头晕、头痛;
心烦气躁,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一吃补品、辛辣食物就立刻“上火”。
“下寒”表现
小肚子、后腰部摸上去总是凉的;
双腿、双脚冰凉,夏天也不觉得热;
容易腹胀、腹泻,大便不成形;
女性痛经严重、月经色暗有血块;
精神不振,总觉得疲劳乏力。
如果以上症状同时具备多项,那么就基本可以确定自己是“上热下寒”的体质。
如何从日常“通中焦,暖下身”?
1.饮食:关键在于“温通”与“引火”
多吃健脾暖中的食物:小米、南瓜、山药、红枣、生姜等能温和地强壮脾胃,帮助打通中焦。
主食中加入糙米、燕麦:这些粗粮富含纤维,有助于保持肠道通畅,避免积滞生热。
晚餐喝点温和的汤粥:比如小米山药粥,既能滋养,又不增加脾胃负担。
慎吃生冷寒凉:冰淇淋、冷饮、生食沙拉等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下寒”,务必节制。
避免“火上浇油”:烧烤、油炸、辛辣以及过补的食材,如过量阿胶、红参,会加剧上热,需尽量避免。
2.生活习惯:让身体“动”起来,“暖”起来
坚持温水泡脚: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引火下行”法。每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分钟至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能显著改善脚凉和睡眠。
避免“美丽冻人”:尤其注意腰腹部、脚踝的保暖,不要让寒气有可乘之机。
拒绝久坐:每坐45分钟,就起身活动5分钟,伸展身体,走动一下,防止气血瘀滞。
3.居家小妙招:简单动作,大有裨益
温和摩腹:睡前将手掌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圈按摩腹部5分钟,能有效促进中焦气机流动。
“金鸡独立”:每天抽出几分钟,微闭双眼,单脚站立。这个动作能强迫意念集中,将气血引向足底,对于改善双脚冰凉效果极佳。
常按“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经常按揉此穴,有健脾和胃、燥化脾湿、引火下行的强大功效。
4.情志与睡眠:身体的“修复剂”
管理情绪:思虑过度最伤脾胃。尝试通过冥想、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长期陷入焦虑和压力中。
规律作息:夜间是身体阴阳交接、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期。在晚上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对于平衡水火、滋养肾阴至关重要。
来源:红网
作者:易成功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51/1536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