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1日讯(通讯员 邓芳姿)年纪轻轻就中风偏瘫,发病6个月了仍不能走路,一场突发的脑梗死让长沙43岁的李晋(化名)坠入重度抑郁的深渊,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幸运的是,在长沙三真康复医院经过3个月系统康复治疗后,他恢复了行走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重获“新生”。
但李晋的个案也折射出当下中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隐忧——在看似突发的疾病背后,往往隐藏着长期被忽略的健康隐患。其中,失控的体重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正悄然无声地蚕食中年人的健康。
出院前,李晋已经能在跑步机上慢跑
从卧床不起到能慢跑:一位43岁中风厨师的“新生”
43岁的李晋是一名资深的厨师,一手好厨艺让他收获了食客的称赞,却也因常年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不规律,渐渐被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缠上,但他并未放上心上,直到“中风”这个无形的杀手找上了门。
中风后,李晋的世界仿佛骤然褪色,遗留的半身不遂、言语不清、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等后遗症不仅蚕食着他的自尊,更击溃了他的心理防线,使他陷入重度抑郁的泥潭。雪上加霜的是,沉重的负面情绪又严重阻碍了其康复进展,导致他发病6个月后依然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站稳,更别提行走。
在家人的多方打听下,李晋被转入了长沙三真康复医院书院路院区。刚入院时,他对康复治疗充满了抗拒,每天都吵着要回家、不治了,这让家人既心疼又无奈。面对李晋的消极情绪,三真康复团队没有丝毫放弃,而是从个性化康复方案和心理干预“双管齐下”。
一方面,针对李晋的病情,康复团队制定了中西医融合的康复方案:以全身肌力训练疗法、平衡功能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结合体外反搏等物理因子治疗,改善肢体功能障碍;以推拿、中药烫熨、针灸等中医康复治疗疏通经络,放松肌肉;药物上以降脂稳斑、控制血糖、活血化瘀等对症支持治疗。另一方面,从心理干预入手,联合家人一起耐心安抚他的情绪,尤其是在他每取得一点小小进步时,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重拾信心。
转机,来自康复效果的一点点显现。随着训练的深入,李晋惊讶地发现,自己麻木的腿有了站起来的力气,含糊的吐字渐渐清晰了一些,不听使唤的手指终于能握紧水杯……这一点一滴的进步,如同微小的火种,重新点燃了他内心的希望。他的情绪开始慢慢稳定,主动配合康复治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精心治疗与不懈努力,李晋的身体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他已经能够独立行走,甚至可以在跑步机上慢跑;言语清晰流畅了许多,与人交流不再有障碍;手指的灵活性也大为改善,恢复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院期间体重也得到了控制,BMI值已接近正常。更重要的是,他终于走出了抑郁的阴霾,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对往后的生活也重燃了信心与希望。
人到中年,控制体重就是控制健康
古人常说“四十岁前人找病,四十岁后病找人”。人到中年,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压力,再加上熬夜、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透支”,无形中埋下诸多健康隐患,而被忽视的体重问题,正是其中之一。
“从健康角度来说,肥胖是很多疾病的‘导火索’。”长沙三真康复医院书院路院区院长助理兼住院部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小平指出,“体重过高会加重身体负担,长此以往,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就会接踵而来,而这些都是引发重大疾病的祸根。”他表示,临床上像李晋这样40多岁的年纪就中风的案例近年来已屡见不鲜,而这些患者在发病前大多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
中年发福,并非“福气”。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基础代谢率也随之下降,这意味着即便保持相同的饮食和活动量,体重也更容易攀升。此时若因工作繁忙、应酬增多而放松对体重的要求,无异于为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体重管理是成本最低的健康投资。控制体重,就是控制健康。” 李小平建议中年人应重视体重管理,从“管住嘴、迈开腿”两方面着手,建立健康生活习惯。他强调,体重管理贵在尽早开始、长期坚持,不要等到体检报告亮起“红灯”,或像李晋一样遭遇重大健康危机后,才追悔莫及。“人到中年,更要积极储蓄健康,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的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 邓芳姿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65/1536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