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跌倒100次,站起101次:8岁“小斗士”的康复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徐思芳 编辑:周曼 2025-10-22 11:18:0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2日讯(通讯员 徐思芳)在我国,脑瘫患者数量为600万人,其中0—6岁的脑瘫儿童就达到200万人。长沙8岁的珺珺(化名)也是这些孩子中的一员。由于出生时缺氧导致小脑发育不全,珺珺被确诊为脑性瘫痪,到3岁时不仅仍不能站立,甚至连自主抬头都难以完成。

自2020年起,在长沙市残联免费康复救助项目的帮扶下,珺珺进入长沙梅溪湖三真康复医院开始了系统性的专业康复训练。五年时光过去,尽管步履仍蹒跚,但珺珺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他的进步也重新点燃了一家人对生活的希望与期盼。

图片2.wm.png

珺珺在练习走路

爱与坚韧,点亮希望起点

2020年初春的一天,珺珺被妈妈抱进长沙梅溪湖三真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妈妈小心翼翼地抱着孩子的样子,仿佛是抱着一个易碎的瓷器。而3岁多的孩子窝在妈妈怀里,像一只受惊的小猫。”康复治疗师回忆道。

在为珺珺进行康复评定时,治疗师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焦虑和无助。珺珺的肌张力明显异常,身体像一根绷紧又松软的弦,核心力量非常弱。俯卧位时,他几乎无法抬头,手臂后伸,呈现出典型的“飞机手”姿势。“当我试图帮他翻身时,他全身都在抗拒,发出无助的哭喊。”

“对于婴幼儿,康复绝不能是枯燥的训练。我们要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潜能,让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快乐和成就感。”为此,三真康复团队为珺珺量身定制了一整套“游戏式”康复方案:吹泡泡训练抬头、瑜伽球锻炼核心力量、爬行游戏重建神经通路……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都是精心设计的治疗环节。

在康复治疗正式启动前,团队也与珺珺的父母进行了一场深度沟通,“珺珺的康复之路必定漫长且艰难,我们希望你们能和我们一起坚持,并能和我们一样相信——孩子的潜力远比诊断书上的结论要大。我们的任务,是共同帮他找到打开身体枷锁的钥匙。”

点滴进步,汇聚成长奇迹

从最初俯卧位抬头只能坚持一两秒,到能坐着玩接球游戏,再到能爬行去抓玩具……日复一日,在康复治疗团队耐心引导下,珺珺的核心力量逐步加强,平衡功能、运动功能也一点点改善,他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日益提升。其间,珺珺累过、哭过、求饶过,每次治疗师都“狠下心”,在他一次次跌倒后,引导他、鼓励他再次站起来。

儿童的康复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直线。可能几周、几个月都看似在原地踏步,然后在某一天,突然给你一个巨大的惊喜。两年后的一天,在一次站立训练中,珺珺突然松开了握着双杠的手,试图去够桌上的玩具。只见他的身体晃了几下,小腿肉眼可见地在用力,脚趾紧紧地抓着地面,努力地维持身体的独立平衡。一旁的珺珺妈和治疗师屏住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只见他晃了几下,稳住了身体,虽然只有几秒钟,但他做到了,那一刻,治疗师和珺珺妈情不自禁地一起欢呼起来。

经过近五年的系统训练,“奇迹”在成千上万次的坚持中悄然发生。如今,珺珺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了,虽然步态还有些蹒跚,容易跌倒,但他眼中曾经的恐惧已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能,我自己来”的自信。

“他现在站着比以前好很多了,没有摇摇晃晃得厉害了。”“现在小珺每天都坚持练习走路,比以前又好很多啦!”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时,珺珺妈妈常把每一个进步瞬间录成视频,分享给治疗师。对这个家庭而言,五年的陪伴,已让三真康复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成为他们亦师亦友的支柱。珺珺妈妈感慨道:“能遇到这么好的康复老师,是我们的幸运。谢谢你们这些年对珺珺的耐心与付出。”

多方助力,共筑康复之路

除了专业的康复力量,珺珺一家倍感温暖的,还有来自长沙市残联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得益于长沙市残联的免费康复救助项目,珺珺在申请后获得了重要的经济支持。珺珺妈妈由衷表示,该项目既惠民又贴心,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我们也很难坚持下去,是国家的好政策和医院的专业团队,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期盼和希望。”

在长沙梅溪湖三真康复医院,还有20多位像珺珺一样的儿童正在接受市残联项目的援助。他们在专业康复团队的陪伴下,一步步突破身体的限制,走出被“禁锢”的小世界,逐渐融入社会。

三真康复治疗总监、首席康复治疗师彭松波表示,早期干预和持续康复对于珺珺这样的特殊儿童至关重要,而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则是保障康复效果的关键之一。珺珺的案例生动地说明,当专业康复、家庭坚持和社会支持形成合力,特殊儿童同样能够书写生命的奇迹。

来源:红网

作者:徐思芳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4/66/153706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