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年脐疝反复突出?腹腔镜微创技术TES解难题

来源:红网 作者:曾恋恋 编辑:岳瑾 2025-11-13 15:04:0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3日讯(通讯员 曾恋恋)“肚脐上的包块,站着、咳嗽时就鼓出来,躺下又没影了,一开始觉得不疼不痒,没当回事。可后来两次它突然卡住回不去,我当时真的吓坏了!” 35岁的刘先生(化名)说起自己被脐疝困扰的8年,仍心有余悸。由于疝块反复突出,并出现无法还纳的情况,刘先生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捞刀河院区普通外科就诊。

接诊的普外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兼普外三病区(胃肠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徐大勇在细致查体后告知刘先生可通过微创手术解决问题。

入院后,医生为刘先生完善了超声、CT等检查,精准明确疝环大小及内容物,并全面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本情况,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同时,向他详细讲解了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脐疝修补术(TES技术)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手术中,仅在刘先生下腹部做了3个0.5-1厘米的小切口,在腹腔镜引导下精准进入腹膜外间隙,仔细分离疝囊,将疝内容物回纳腹腔;随后分离腹膜前间隙,缝合修补疝环,并在腹直肌后鞘与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以加强腹壁。

得益于微创技术的优势,刘先生术后恢复十分顺利,仅住院3天就彻底摆脱了困扰多年的病痛,目前已顺利康复。

腹腔镜TES手术:微创治疝的“精细活”

针对成人腹壁疝,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修补手术(TES)是近年推广的微创技术,但它并非“简单操作”,对医生技术有很高要求,主要难点集中在三点:

解剖要“精准”:手术全程在腹膜外间隙(腹腔外的一个潜在空间)操作,医生必须对腹壁结构了如指掌,就像在“狭窄的巷子”里精准走路线,稍不注意就可能损伤腹膜。

操作要“灵活”:腹膜外间隙空间狭小,器械活动范围有限,尤其是处理粘连组织或较大疝缺损时,需要医生精准控制器械,避免误伤。

学习要“积累”:从掌握“打通腹壁间隙”的“破墙”技术,到处理疝囊、固定补片,每个步骤都需要大量临床经验积累,新手医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熟练掌握。

同时,TES手术也有严格的适应证,目前主要适合疝环直径≤6-8厘米的中小型腹壁疝;如果是巨大疝、腹壁严重薄弱的患者,需要医生综合评估,避免风险。

相比传统手术,TES有这些“过人之处”

捞刀河院区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罗祯博士介绍,尽管技术难度高,但TES手术的优势十分突出,尤其契合现代“微创、快速康复”的理念:

1、更安全,并发症少:手术无需打开腹腔,不会直接接触肠管等腹腔脏器,能大幅减少肠梗阻、补片侵蚀等风险;术后伤口小,疼痛轻,患者恢复时少遭罪。

2、更美观,不留明显疤痕:手术仅需几个小孔(而非传统手术的长切口),且戳孔远离肚脐疝部位,愈合后腹部几乎看不到明显疤痕,对美观有要求的患者更易接受。

3、补片固定牢,复发率低:修复用的补片会放在腹膜前间隙,利用腹腔内的压力自然“压住”补片,无需额外用钉枪固定,也不用防粘连补片,既降低了感染风险,又减少了术后异物感,疝复发率也更低。

4、恢复快,早回归正常生活: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6小时就能喝水、吃流食,12小时就能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仅3-5天,远短于传统手术,能更快回到工作和生活中。

5、费用省,减轻经济负担:避免了昂贵的防粘连补片,整体医疗费用降低,对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更友好。

医生特别提醒,脐疝、腹股沟疝等腹壁疝虽常见,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当发现脐部、腹股沟等部位出现突出的包块,尤其是在站立、咳嗽、用力时明显,躺下后可缩小或消失,甚至伴随局部坠胀、疼痛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疝一旦形成,因腹壁肌肉组织已发育成熟且缺乏自愈能力,若不及时干预,疝块会逐渐增大,不仅增加嵌顿、肠坏死等紧急风险,还可能导致修补难度升高、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如今,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手段,凭借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已成为多数疝病患者的理想选择。尽早规范治疗,既能避免病情进展带来的风险,也能借助现代医疗技术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切勿因“不疼不痒”的轻视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来源:红网

作者:曾恋恋

编辑:岳瑾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57/1542738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