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3日讯(通讯员 黄竹英 尹嘉钰)32岁的张先生因体检查出乙肝病毒携带,陷入了自我封闭:同事聚餐时没人愿与他同坐,家人悄悄将他的碗筷单独分开,朋友也减少了拥抱、握手等接触。“他们怕被传染,更怕我这病变肝癌。”他的无奈,是许多乙肝患者的缩影。
现实中,不少人将乙肝病毒视作“洪水猛兽”,把乙肝患者等同于“行走的肝癌传染源”。这种认知让乙肝患者充满自卑,不敢参与日常社交,即便小心翼翼,仍难逃异样眼光。那么,乙肝真的这么可怕吗?
放下偏见,重新认识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需要明确的是,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并非无孔不入,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这3种方式传播,日常普通接触并不会导致病毒扩散。
与乙肝患者日常接触,到底会不会传染?
很多人担心“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但事实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乙肝病毒只针对肝细胞,无法进入口腔、食道和胃肠道细胞,且人体消化道内缺乏病毒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即便有乙肝病毒随食物进入消化道,也会被胃酸杀死,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即便极少数病毒侥幸进入血液,数量也微乎其微,成人强大的免疫系统完全有能力将其清除。至于亲吻,只要双方口腔没有因黏膜破损或溃疡导致的出血,一般也不会发生传染。而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等日常接触,就更不会成为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患上乙肝,就离肝硬化、肝癌不远了?
不少人一旦确诊乙肝,就会陷入“离肝硬化、肝癌不远了”的恐慌。不可否认,乙肝、肝硬化、肝癌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联,但这三者的发展通常需要10-30年时间。如果在乙肝阶段就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就能有效阻断疾病向肝硬化、肝癌发展,避免陷入无法挽回的局面。

如何预防乙肝?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而新生儿时期是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机。新生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最好在12小时内),通过肌肉注射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另一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后续需在出生后1个月、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针、第3针乙肝疫苗,完成全程免疫。

一般情况下,完成三针疫苗接种后6个月内,可通过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判断免疫接种是否成功,确认体内是否产生有效抗体。
来源:红网
作者:黄竹英 尹嘉钰
编辑:李雅婷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57/15428373.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