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感冒后久咳不停?中医提醒:痰色是关键!

来源:红网 作者:蔡喆燚 张彬彬 编辑:戴丹 2025-11-20 16:21:0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0日讯(通讯员 蔡喆燚 张彬彬)近期流感高发,不少人发现,自己流感症状消失后,咳嗽、咳痰却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戴飞跃介绍,学会“观痰识病”,有针对性地调整起居饮食,能有效促进康复,避免病情反复。

观痰识病:您的痰在“说”什么?

戴飞跃表示,在中医看来,痰是人体正气与病邪交争的“产物”,其颜色、性质和量直接揭示了体内病邪的深浅与脏腑功能状态。

痰色白、质清稀、量多易咳,多属于“风寒束肺”或“寒湿内停”的余邪未清。人体阳气在抗邪过程中不断消耗,导致津液输布失常,凝聚成痰。这种痰通常不黏,咳嗽声音重浊。

痰色黄或黄绿、质黏稠、量多难咳,这是典型的“痰热壅肺”的表现。痰变得黏稠,甚至结成块状,不易咳出,同时可能伴有咽喉肿痛、口干等“热象”。

痰少质黏、干咳无痰、痰中带血丝,这提示“肺阴耗伤”。高烧、热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液,导致肺脏失去濡润,如同土地干涸,所以会出现喉咙干痒、声音嘶哑、干咳不止的情况。

对症调养,起居饮食“精准施策”

针对不同的痰色,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起居饮食。

白痰清稀型,调养重点在“暖”。尤其要保护好后背和颈项,避免冷风直吹;选择晴天适度户外活动,借助自然阳气温煦身体、助阳化湿;保持居室干燥通风,避免潮湿环境加重内湿。

宜食用生姜、葱白、苏叶、陈皮、山药、茯苓等温性食物,可煮生姜红糖水温服,或用陈皮泡水代茶,温化寒痰;忌食生冷寒凉、油腻及高甜度食物(如冷饮、西瓜、肥肉、奶油蛋糕),避免加重脾胃负担、助湿生痰。

黄痰黏稠型,起居调护核心在“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控制在22-24℃,避免闷热;忌熬夜劳累,防止虚火上升加重内热;可进行散步、太极等缓和运动,切勿剧烈运动导致大汗伤津。

宜食雪梨、白萝卜、荸荠、冬瓜、莲藕、百合等甘凉滋润食物,可煮雪梨白萝卜水饮用,清热化痰;忌食辛辣油炸(如辣椒、烧烤)、温补食材(如羊肉、榴莲)及烟酒,避免“火上浇油”。

干咳少痰型,起居调护重点在“润”。可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5%-65%,缓解呼吸道干燥;静养心神、避免情绪激动,保证7-8小时睡眠,助力肺阴恢复;外出戴口罩,避免冷风、粉尘刺激咽喉。

宜食银耳、百合、蜂蜜、豆浆、鸭肉、芝麻等滋阴润燥食物,可炖银耳百合汤、温水冲调蜂蜜饮用;忌食辛燥温燥食物(如炒瓜子、炒花生、花椒),防止进一步耗伤阴液。

掌握“有效咳嗽法”可以加速康复

医生表示,排痰有技巧,科学有效地排痰,可以加速康复。建议采用“有效咳嗽法”,即:深吸一口气屏住片刻,身体微微前倾,用腹部力量短促有力咳嗽,分2-3次排痰,避免过度用力损伤气道。痰多者可在他人帮助下,采用正确的姿势(如侧卧位),从下往上轻拍后背,辅助痰液排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恢复期需清淡饮食,多吃山药、小米、红枣等健脾食材,减少痰湿生成,可以从源头解决咳痰问题。

饮水也有讲究。无论哪种痰液,均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既能濡养气道、稀释痰液,又能补充津液,尤其适合痰热和阴虚型患者。

一般来说,咳嗽恢复需1-2周,调养贵在坚持。若出现咳嗽剧烈、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伴随高热、胸痛、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来源:红网

作者:蔡喆燚 张彬彬

编辑:戴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64/154452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