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市的核心是人,健康的脉搏,就在我们身边真切跳动。
它,是呼啸而过的救护车里,用智慧与速度抢回的“黄金一分钟”;是社区诊室的电脑屏上,联通“三医”数据为居民绘就的“健康一张图”;也是家门口那座温馨的托育园里,让孩子们安心、让父母宽心的欢声笑语。
2025年,长沙正将“健康”这一宏大命题,落笔于这些具体而微的日常场景,让城市的健康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身边可感、可及、可安心的幸福感。红网由此特别推出《0731健康策》系列报道,旨在记录这场关乎生命健康与家庭幸福的温暖变革。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戴丹 长沙报道
接到群众呼救后1分钟内派车、2分钟内出车;年均受理电话超115万次、派车18万趟……这是记者11月24日从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获悉的一组“急救速度”。
近年来,长沙以专业救援能力为根、公众自救能力为杆、急救设备配置为叶,持续推进高水平急救城市建设。

在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大厅,通过大屏上显示的“长沙院前急救可视化大数据平台”,全市AED布局图一目了然。
全市急救站点增至99个
“喂?120吗?我们在岳麓山南门,有位游客意外跌倒后右眉处流血不止,请派救护车前来!”
距离调度中心接到来电仅过去4分钟,长沙市120急救医生已赶至现场,一边跪在石板路上按压纱布,一边安抚蜷缩在地的伤者。经医护团队专业处理后,伤者伤势稳定,已无大碍——这组与时间赛跑的急救人员,正是长沙市120急救团队工作的缩影。
在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指挥中心,电子大屏上80余个急救车标昼夜闪烁。“全市每天保持80余台救护车、300余名急救人员24小时待命。每辆救护车都按标准配备了急救设备和药品耗材。”长沙市120急救中心调度部部长陈俊辉介绍道。
越是节假日,这里越是繁忙。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日0时至8日24时,该中心累计接听(23648)通急救电话,日均超(2900)通,共派出(3876 )趟救护车。
全市99个急救站点组成的蓝色点状网络,守护着星城大地,与2024年相比,这张急救站点网络覆盖更加密集。目前,城区急救半径进一步缩短至 4.2公里,乡镇急救半径11公里,“1030急救圈”基本建成,救护车平均到达现场时间持续压缩。群众直观感受“急救点离家更近了”“救护车到得更快了”。
急救知识“六进”,守护生命“救”在身边
9月12日,恰逢第26个“世界急救日”前夕,长沙市120急救中心圆梦工程志愿者服务队带着专业急救知识前往望城区茶亭镇梅花岭小学,为该校学生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手臂要伸直,用上身力量往下按压……”除了科普急救知识,培训还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在模拟人身上练习心肺复苏。这种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从“听懂”变成了“会做”。

在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鹅秀小学,专业的培训导师正在为孩子们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上一堂“生命必修课”,让更多市民学会急救,或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在长郡梅溪湖中学,一封来自江西武功山景区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正是长沙大力推进生命救护教育的最佳见证。
时间回溯至2025年8月11日晚,在武功山景区夜爬的刘子涵同学与叔叔听到有人呼救,此时一名孩子正躺在地上,已无自主呼吸,家属正急切求救。刘子涵的叔叔是一名有紧急救护知识的现役军人,立即对其实施了心肺复苏,而刘子涵一边拨打120,一边要现场其他人员取来AED设备,同时主动疏散现场人群,寻求衣物给孩子保暖。紧急援救为孩子的生命安全争取了时间,最终得以转危为安。
“刘子涵在危急时刻展现出的冷静、担当和有勇有谋,让我们深受震撼与感动。”感谢信中说,“这份临危不乱的勇气、心系他人的担当,为我们景区工作人员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而在刘子涵勇于伸出援手的背后,正是长沙市大力开展校园急救知识培训带给孩子们的生命救护知识和技能。
记者从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获悉,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一直是全市推进高水平急救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2023年启动的急救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拟通过3年时间广泛开展急救知识“六进”活动(即进校园、进企业、进景区、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培训公众500万人次以上。急救知识进校园是“六进”的重要一环。
公共场所AED有效覆盖,一键查找
在急救站点进一步织密的同时,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有效覆盖持续提升。
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被誉为“救命神器”。在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下,及时使用AED进行除颤,配合心肺复苏术(CPR),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长沙音乐厅一楼,新投放的AED安放在排练厅外的走廊上。
2025年6月6日晚,一场由学生家长组织的家校篮球友谊赛在长沙某校园的篮球场举行。比赛中,一名家长突然倒地抽搐,意识丧失,情况危急。同队队友立即上前施救,果断使用心肺复苏术,并就近采用校园体育馆内的AED,成功挽救了队友生命。
良好的设备支持和整个急救链条的流畅衔接,是公众急救行为快速有效的基石。
长沙市通过政府财政专项列支,市县两级卫生健康、红十字等部门加强联动,采取“政府购置+社会参与+公益捐赠”模式,加快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2025年以来,全市在重点公共场所累计投放AED除颤仪4000余台,基本实现AED全覆盖。为方便市民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获取急救服务,上线“AED地图”,并对接“我的长沙”“百度地图”APP和“长沙120”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全市AED一键查找。
来源: 红网
作者:戴丹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69/15457337.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