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6日讯(通讯员 李达)“医生,我这血糖高高低低的,我也记不住,反正您看着调药吧。”“我每天都测血压,具体多少不记得了,大概是……”
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想调整用药却想不起来具体的血糖值,居家测的血压值和医生测的差距很大……其实,这些问题背后,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规范、有效的居家自测方法和监测记录。
今天,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全科医学科专家手把手教您如何成为自己的“健康管理员”,让每次复诊都事半功倍。
居家自测的“黄金法则”
测血压,您做对了吗?
1.准备: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喝咖啡、浓茶和剧烈运动,安静休息5分钟。
2.姿势: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地,裸露手臂(切勿隔着衣服),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高度。
3.频率:初诊或调药期建议早晚各测2-3次,每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稳定后,可每周测量2-3天。
测血糖,这些细节是关键!
1.洗手:手上沾有糖分(比如刚吃过水果)会导致结果虚高。
2.轮换手指:不要总扎同一个指头,建议采手指两侧,神经末梢少,痛感轻。
3.规律监测:根据医生建议的频率测量。通常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血糖和睡前血糖。
超级实用的“记录神器”
光测不记,等于白测!
下面这2个简单又高效的记录模板,您可以直接照着用。
1.血压监测(示例:2025年9月30日):


▲李爷爷的规范记录。
2.血糖监测

记录秘诀:
n数字+时间:记下数值,也别忘了记下测量时间。
n一定要记下:饮食(有没有吃特别的食物?)、运动(是否散步了?)、情绪(是否生气了?)、睡眠和不适症状(有无头晕、心慌、出冷汗?)。
n特殊标记:如果出现特别高或特别低的数值,可以用红笔圈出来,一目了然。
管理慢病,就像一场持久的“健康保卫战”。有效的自测方法和详实的健康记录,有助于医生快速抓住问题关键,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微调药量、调整用药时间,或给出更具针对性的饮食运动方案。
小小的坚持,是对健康最大的负责。不妨就从今天开始,动手写一张记录表吧。
来源:红网
作者:李达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646955/98/15410746.html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