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运动后足踝部疼痛?青少年平足症微创治疗有方法

来源:红网 作者:黄大立 编辑:马婉华 2024-09-14 18:52:2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9月14日讯(通讯员 黄大立)19岁的男青年小陈自5年前开始,出现行走或跑步后左侧足底及内踝下疼痛不适,一般休息后可缓解,所以一直没有在意。随着运动量加大,近日,小陈明显感到左足底疼痛发作得更加频繁。

长沙市第三医院骨科二十一病室(创伤外科)主任刘峰仔细检查,发现小陈内侧足弓塌陷、负重位后足外翻畸形。刘峰告诉小陈,这是平足症,建议通过手术改善运动后足底疼痛的症状。一听要做手术,小陈和父母打起了退堂鼓:青少年平足一定要做手术吗?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改善?

刘峰介绍,平足是足部异常的一个体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比较常见。平足大多数都是柔软的,其特征是站立足负重时,无论有无症状,足内侧弓塌陷等畸形。由于人类的足弓到8岁前后方可发育成熟,对小儿无症状的柔韧性平足没有必要进行治疗,如果认为足弓发育迟缓,可进行必要的门诊观察。

对于青少年期的柔韧性平足,若无症状也可不予处置,或仅使用足弓垫支具,不需作特殊治疗;对于出现了行走和运动后足踝部疼痛症状者,可以通过佩戴足弓垫及功能锻炼来改善疼痛症状,但是需要长期坚持。对于像小陈一样出现症状,还合并较严重的足弓塌陷的患者,后期可能会引起膝关节内翻、脊柱倾斜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与小陈及父母充分沟通后,创伤外科团队根据其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情况,诊断小陈为柔韧性平足,制定了距下关节制动术的微创手术方案。术中仅通过一个1-2厘米的小切口,将一枚小小的螺钉(距下关节制动器),经过跗骨窦置入在距下关节内,限制距下关节的活动,改善负重时足部力线,以有效恢复足弓。

据统计,青少年平足症约有22.6%患病率,在12岁仍有11.8%的发病率。家长可以从外观上观察孩子的脚是否出现前足外展、后足外翻、足弓扁平、足部内侧突出等变化,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可以在专科检查后,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继续观察或者佩戴足弓垫、功能锻炼等干预措施。

来源:红网

作者:黄大立

编辑:马婉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nograb/646843/58/142733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