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ECMO”代替心脏跳动3天 湖南首例婴儿ECMO治疗成功实施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曾刚 王洁 编辑:周曼 2015-05-07 17:53:53
时刻新闻
—分享—

(小俊成功丢掉了ECMO这个“救命拐杖”,心脏完全恢复自主“泵注”功能,生命体征稳,顺利进入康复阶段。)

  红网长沙5月7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易征洋 实习生 曾刚 通讯员 王洁)心脏也能“休息”吗?心脏“休息”了人还能活吗?近日,湘雅医院成功为一名出生仅40天的婴儿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术后婴儿心脏出现停跳的紧急情况时,该院通过一项名为“ECMO”的技术让患儿心脏“休息”3天后自行恢复跳动。专家表示,尽管该技术此前已成功应用于成人心脏急救,但针对婴儿进行ECMO治疗并成功,在湖南尚属首例。
  
  大动脉完全反长,生命随时报警
  
  出生40多天的小俊与其他新生儿不大一样,没有哭喊、不想吃奶、总是睡着,一动不动的样子显得十分虚弱。放心不下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原来小俊患上了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心脏上的主动脉和肺动脉“接”反了,并且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衰,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小俊的主动脉连接的是右心室,肺动脉则连接左心室,而正常情况应该是相反的,这种情况必须通过手术纠正。但调转过来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心功能衰竭,原来已习惯肺动脉较低压力的左心室,可能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主动脉较高压力,心肌收缩功能可能很快退化,无法将血液泵出供应到全身。”
  
  据湘雅医院心脏外科黄凌瑾副教授介绍,虽然术前评估显示小俊的心脏发育情况良好,也没有明确指标显示无法承受手术,但术中令人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
  
  术中血压骤降,小心脏几乎停跳
  
  在随后的手术中,专家成功将小俊的大动脉调转过来,并修补了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但在脱离体外循环的过程中,小俊的心脏很快就开始“报警”,左心室由于承受不了高压开始扩张,只要停止体外循环,血压就立马降到10-20mmHg以下,甚至根本无法测出血压,而小心脏也几乎停跳,只有微弱的蠕动。
  
  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提供体外循环支持。只要挺过这一关,孩子就有生的希望。然而,术中使用的体外循环机最多只能支持8小时,否则会破坏血液系统,同样会危及生命。
  
  与时间赛跑,“ECMO”抓住一线生机
  
  考虑再三,专家团队决定使用具有相同原理且对血液破坏性非常小,支持时间更长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ECMO起到临时代替人的心肺功能的作用,让心肺得到休息,为心肺自我恢复争取时间。”湘雅医院心脏外科罗万俊主任介绍,ECMO主要原理是将静脉血引出体外,通过“人工肺”氧合器,使氧气进入血液,再经过“人工心脏”动力泵,将血液输回体内到达全身,来代替心脏和肺的功能,维持循环和呼吸稳定。
  
  “ECMO对血液破坏性非常小,其最长支持时间可超过1个月,甚至更长。”罗万俊介绍道。
  
  该团队已采用ECMO技术救治了多名成人患者。然而,目前省内并没有成功的婴儿ECMO救治病例,而临时从ICU调来的ECMO机并没有适合婴儿的相关配件,只能紧急从院外调送过来。此时,术中用的体外循环装置已运行接近极限的8小时。
  
  “我们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尽可能避免因心肺衰竭引发患儿其他脏器衰竭。在‘ECMO’工作的同时,就有一个时间窗让小俊的心脏没有负担,可以得到充分休息,心肌也很快能够自我修复,慢慢适应主动脉的高压,从而恢复自主跳动。”黄凌瑾副教授表示。
  
  小心脏“休息”3天得以自我恢复
  
  在如此小的孩子身上使用ECMO,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麻醉师、体外循环师、ICU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等都在密切关注小俊的情况。呼吸、循环参数设置,营养状态调节,伤口引流,避免感染,预防出血等,对于小俊来说都是非常精细的工作。
  
  黄凌瑾副教授介绍,胸外ICU林国强主治医师术后不分昼夜地守候了30多个小时,严密观察小俊的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及并发症。
  
  在“ECMO”代替小俊的心肺工作3天后,小俊的小心脏开始恢复有力跳动,ECMO的支持参数也越来越低。“婴幼儿的修复能力非常强,只要给他们心脏休息的机会,就能适应主动脉的高压,很快修复成长起来。”黄凌瑾副教授介绍,小俊刚做完手术心肌厚度只有4毫米,仅约为正常的一半。但在术后第6天就迅速增长到7毫米,接近正常水平。4月23日,小俊成功丢掉了ECMO这个“救命拐杖”,心脏完全恢复自主“泵注”功能,生命体征稳,顺利进入康复阶段。
  
  “ECMO适合做完手术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最长使用时间可达几个月,但最安全的时长在7天到15天之间。罗万俊主任表示,ECMO不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常规手段,因为机器和人体不一样,使用时间太长,仍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并增加感染的风险。“但用于急救,ECMO确实创造了奇迹。”

  【名词解释】ECMO--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ECMO技术源于心外科的体外循环,1975年成功用于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1980年,美国密执根医学中心Bartlett医师领导并建立了第一个ECMO中心,随后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145个ECMO中心。近10年来,随着新的医疗方法的出现,ECMO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应用范围较以前扩大。

来源:红网

作者:易征洋 曾刚 王洁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2015/05/07/42437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