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开展救治。
红网时刻3月28日讯(通讯员 李林)3月27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发生温暖一幕,22岁的小俊(化名)即将出院,康复出院前,他专门和家人来到科室送来锦旗感谢照顾他的医护团队,就在RICU主任罗红教授叮嘱注意事项时,小俊突然拉起她的手,紧紧拥抱。
这感动所有人深情一幕的背后,是22天ECMO长程管理,72个日日夜夜不放弃的坚守,54名专家组成的微信群,上千条群聊记录……对小俊(化名)一家和医护人员来说,都足够让人百感交集。
危急:22岁小伙重症肺炎命悬一线
1月15日下午,来自湖南岳阳22岁的小俊(化名)因工作劳累后突然头晕、头痛,以为自己有点“发烧”,没测体温就随便吃了点感冒药,以为扛一扛就没事了,没想到越来越严重。第二天,他以病毒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被家人送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抢救。
小俊是家里的独子,不久前,他的父亲刚刚被确诊患有鼻咽癌,他还有一个刚刚怀孕的新婚妻子,转眼间顶梁柱全病倒了,一桩桩人生的重大转折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家庭不知所措。
“还这么年轻,一定要全力抢救!”考虑患者病毒感染可能性大,为了减轻家属负担又不耽误治疗,RICU主任罗红教授为主的呼吸治疗团队为他实施了清醒状态无创正压通气下的俯卧位通气,经过多次俯卧位治疗后,缺氧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1月30日,小俊病情突然加重,血气结果显示氧和指数不到60mmHg,无创呼吸机、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均没有明显改善,可谓命悬一线。呼吸治疗团队立即联系心外科、心内科等组建MDT团队采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进行治疗。在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置管、预充、连接膜肺一气呵成,膜肺运转成功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立即由70%上升至95%。然而,此时无论对于小俊还是整个医疗团队来讲,与死神的搏斗才刚刚开始,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将面临生命危险。
遇阻:见证医者的信心和勇气
ECMO是一项维护要求很高的技术,稍有疏忽就可能引起出血、感染、栓塞等并发症,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为解决小俊呼吸循环支持、液体及营养管理、管路抗凝抗感染、镇静镇痛等诸多问题,科室还专门联合各学科专家组建了一个五十多人的微信群,救治方案、治疗进展、检查结果等情况随时在群内发布,深夜12:00、凌晨2:00群里都还在讨论病情。
每天早上不到8点,罗红都会第一时间来“看望”小俊,一边赶紧查看“人工肺”运行的各项指标,一边交代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测。“ECMO相当于一个‘人工肺’,让患者的肺得到休息,在这样非生理状态下,更需要密切关注,每天根据情况实时调整治疗方案。”“最重要的是管道伤口气道的护理,一旦有轻微的感染都有可能危及生命。”小俊的主治医生卿洁介绍。
医院组织对患者实施一对一专业照护,经验丰富的治疗师24小时留守病房,进行有创通气联合ECMO下俯卧位通气,应用重症超声评估心肺功能及血栓筛查,平衡抗凝与出血的风险,严防死守预防感染,严格管道护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俯卧位通气,对普通人来说虽然并不难,但对于全身插满各种管道的小俊来说,却是异常艰难。有创通气联合ECMO下俯卧位治疗难度极高,其风险与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在翻身过程中稍有不慎造成管路脱出的话则前功尽弃。
2月4日开始,病情本已趋于平稳的小俊气道内出血加重,一天内出现40多毫升的鲜红色血性痰,凝血全套结果显示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比正常值增加了20秒,纤维降解产物更是比正常值增加了60倍以上,血液呈纤溶亢进状态随时都有大出血风险。病房内,躺在床上的小俊几近昏迷。
守护:23天ECMO长程管理,你不放弃,我必坚持
春节期间,正是大多数人尽享阖家团圆之时,医院多学科专家MDT会诊为小俊综合治疗方案:输血科主任王勇军克服血源严重不足的困难,为他争取并输注了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血液内科教授彭宏凌多次帮忙分析凝血及血栓弹力图结果,指导促凝抗凝治疗,缓解出血倾向。
2月10日,小俊突发高热寒战,考虑血行感染,针对抗生素的选择问题,药学部临床药师肖轶雯多次来床旁查看;加强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针对是否拔除ECMO导管的问题,罗红教授多次与外院ECMO专家交流探讨。
2月18日晚,CT结果显示:小俊左侧大片气胸及肺大疱,因为凝血功能差,胸外科教授王翔、主治医师夏振坤为患者做胸腔壁式引流,放射科技师多次牺牲休息时间为患者照片,夏振坤更是多次根据胸片结果调整胸腔壁式引流管末端位置。
整个春节期间,呼吸治疗师张晗连续15天24小时坚守病房,及时调整ECMO参数,精细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出入水量,适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特护团队不分昼夜精心护理,专人专护日夜坚守……不仅仅是医院的专家,小俊的妻子和妈妈也非常支持,“家属的信任,是给予我们的最大力量。”
3月23日,小俊从重症监护室从转回普通病房。
在小俊住院治疗的72天里,除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之外,心外科、心血管内科、输血科、血液内科、药学部、胸外科、营养科、放射科和康复科等科室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小俊的康复,是医院多学科联合救助的成功案例。
病房的走廊上,小俊和妻子有说有笑,“今年是我们在一起的第四年,以后我们还要在一起很多很多年。”她的声音不大,但语气和眼神充满坚定。
来源:红网
作者:李林
编辑:周曼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9/03/28/528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