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市第四医院:11名医生获长沙市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表彰

来源:红网 作者:彭倚 编辑:刘丹 实习生 张唯肖 2020-08-18 14:22:1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8月18日讯(通讯员 彭倚)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长沙市第四医院李洁芳、黎卫华、沙莎、吴志强、袁浩、赵倩6名医生获 “长沙市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荣誉称号,李洁芳获“长沙市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德艺双馨优秀医师”荣誉称号,胡金榜、胡炼、员勃、周美君获“特殊贡献医师”荣誉称号。

仁心仁术 济人济世

李洁芳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

“医术高超,菩萨心肠”,这是李洁芳的病人对她给予的朴实评价。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李洁芳依然保持着学医时的刻苦钻研精神。常有一些病人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慕名找到李洁芳,经她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她带领该院中医科推出了一系列中医特色治疗,重点研发了治疗风湿免疫病、关节退变、中风偏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等疾病的中药制剂,疗效获得患者的肯定。

在工作中,李洁芳发现当今社会上空巢老人居多,且多数老人患病了,没有子女在病床边照顾……如何帮助这些空巢患病的老人呢?她一边摸索病房管理模式,一边请求医院领导的支持,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在长沙市率先开展了第一个无陪护病房,即由医院统一培训的生活助理员负责患者的生活料理、陪同检查、预约排队、夜间看护等服务。这一创举不仅真正减轻了患者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但科室的管理难度增加、责任更大了。李洁芳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中医科率先试点,从建立制度、培训队伍到不断提升改善服务水平,李洁芳事事尽心,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无陪护病房优质服务的口碑迅速传播,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

新冠疫情发生,李洁芳对疫情防控具有高度敏感性,早早就在科室实行封闭式门禁管理,以最大程度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中医科的住院人数很多,有的患者疫情期间出现恐慌心理,为了疏导不良情绪,她坚持每天查房时逐个问候沟通,每天交班时给医务人员分析疫情,鼓励大家积极谨慎地面对。在李洁芳的带领下,科室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挡在前面。所有医护人员用脚踏实地的坚守构筑了科室一道坚固的抗“疫”防护线。

抗疫归来不等闲 雪域高原写大爱

黎卫华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才下抗疫一线,又上雪域高原。2020年,对于消化内科的黎卫华医生来说,一直在风尘仆仆前行的路上。

1月23日,长沙市第四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枪在发热门诊正式打响”。黎卫华作为第一位定点隔离医生紧急上岗,未知的病毒,潜伏的敌人,空气中弥漫着焦虑和恐慌,这是一场真正的阻击战!防护如何做到万无一失?接诊处置如何优化流程?黎卫华和她的战友们顶着巨大的压力,让发热门诊的工作迅速走向正轨。

4月1日,刚刚从抗疫一线轮换下来隔离的黎卫华,得知医院需要派一名消化内科医生支援西藏贡嘎县人民医院胃镜室,再一次站了出来。“我愿意去!”她第一时间主动联系科主任李建国说:“去西藏的时间正好是我隔离结束之后,我报名参加支援西藏。”

出于对抗疫一线人员的关心,医院给黎医生安排了7天的补休,但是她补而不休,天天坚持上班,还特意作为“患者”亲身体验了一把普通胃镜的感受,她说:“西藏那边不一定能有无痛胃镜,我只有自己体验了普通胃镜,才能更好地为藏族同胞服务。”

4月23日,黎卫华再一次踏上了出发的征程,奔赴雪域高原。她说,“身为医生,就要为群众健康护航,我只想尽我的力量去帮助患者。”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风起风止我都在”

沙莎,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歌德说,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以医为志,从医24年,对医学的热爱与精进,她从未止步。她是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沙莎。“做医生是发自心底的热爱,为所爱艰辛付出,始终甘之如饴。

24年来,她始终不知疲倦地在医院匆忙穿梭着,仿佛有种深入骨髓的精神和力量,驱使着她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每当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只要看到病人逐渐病愈,便很开心。”沙莎说,病人的笑容总是可以给自己力量。24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她不断进取,潜心钻研医学知识,积极参与学术理论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

今年三月,医院发热门诊第二批医疗队组队,沙莎立即加入。4月的一个晚上,发热门诊接收了一位流浪病人。这名患者发烧,且有武汉接触史,沙莎接诊后,对患者进行了严格隔离,并把自己准备的一些吃的送给了他。但患者挑食,指定要吃饭吃菜。沙莎又不厌其烦帮他准备了饭菜。“这个时候,病人更需要关怀。”发热门诊工作两个月,她把许多的温暖带给了病人,也在发热门诊团队中以积极乐观心态营造了轻松的氛围,让医务人员做好心理调适,共度抗疫难关。

为了适应医院需要,从发热门诊出来后,沙莎接手全科医学科工作,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推进全科医学科学科建设和基地建设。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而如果让更多同行成为全科医生,则可能推动整个行业发生改变。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健康守门人”,成为了沙莎最新的努力方向。她说,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内心遵循的信念是不变的,“把自己的热爱的事情变成为之奋斗的事业,就有了由内而生的动力,我也将带着这份热爱热烈地奔涌向前。”

来源:红网

作者:彭倚

编辑:刘丹 实习生 张唯肖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08/18/81801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