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震惊大家的“小巨人”一年长高16厘米 矮小症也可以“逆天改命”

来源:红网 作者:杨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周莹 2020-10-16 16:40:20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1日,由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提供医疗保障的综艺节目《小巨人运动会》在芒果TV播出啦。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参与了整个节目的录制,为所有的嘉宾和小巨人提供医疗保障。

图片1.png

节目播出之后,大家被一个叫泡泡的小崽子圈粉了。6岁半的泡泡(俞佳池),在50M的赛跑中跑出了8秒77的成绩,甩出了同龄小伙伴一大截。他的爆发力和步频都明显的优于其他小朋友。出色的运动能力更是得到了刘翔的认可,直言泡泡以后可以进国家队。

看到这里,大家都会忍不住感叹,泡泡好厉害,天赋异禀。然而,在接下的采访中才知道,原来,泡泡的成绩都是苦练出来的。泡泡爸爸为他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进行一个半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难道泡泡爸爸是传说中的“虎爸”吗?

真实的原因是:原来泡泡患了矮小症。

从采访中可以体会到,泡泡爸爸对泡泡生长发育的担心。身高确实是父母很关注的问题,当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总是会被家长拉着比一比高矮。当孩子的身高低于同龄人时,脑袋里会冒出无数个疑问:是运动少了?营养没跟上?难不成得了矮小症?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矮小,都是病症。如果家族性遗传的身高偏低,父母都矮,孩子的身高自然不会太突出。

但是如果因为生长激素缺乏、营养不够、精神心理性问题,或一些药物作用导致的矮小,就是疾病,需要到医院就诊治疗。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了矮小症?

我们可以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当孩子的身高出现明显的滞后,家长要引起重视。当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3百分位下,或者生长速率小于5cm/年,就要引起重视。可以对照这个表评估下宝贝的身高。

图片2.png

早发现还能“逆天改命”

医生建议,每年带孩子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就能发现孩子是否患有矮小症。当发现3岁以上儿童,每年增长速度少于5厘米时,应做生长激素与骨龄的检查,如发现有不足,应早点补充治疗,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生长激素缺乏症导致的矮小症患儿,在3岁以前用生长激素治疗可获得近乎完全正常的生长速度,最终身高与正常人几无差别。

可是能做到在3~4岁时就开始治疗的患者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在青春期后,因为上学、分配工作、参军、婚姻等遇到挫折才来进行诊治。但是过了青春期,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诊断为矮小症后,应该把握住黄金治疗期。

到底该怎么治?

生长激素的缺乏是矮小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相对应的也会采用注射生长激素来进行治疗。听到激素两个字,就会本能的提高警惕。注射生长激素会有副作用吗? 首先,生长激素不是想打就能打,临床上属于处方药,需要医生诊断后才能使用。其次,生长激素和通常情况下所说的激素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生长激素(GH)是人大脑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和两个二硫键连接而成。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生长激素,与人体脑垂体所分泌的生长激素的结构与功能完全一致。

所以,注射生长激素相当于外源性补充孩子分泌不足的问题,是安全的。

泡泡在诊断出矮小症后,就进行了生长激素注射治疗,配合日常运动,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身高增加了16CM。当然这其中运动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合理运动,成长加速

普通人也许没办法做到像泡泡爸爸那样,为孩子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但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简单锻炼也必不可少。可以更多的选择纵向运动,更能帮助长高。

建议运动:

间歇性跳跃项目:跳绳、蹲跳起、跳台阶、纵跳摸高等。

有氧走跑项目:慢跑、高抬腿跑、跑楼梯等。

伸展性练习项目:提踵练习、直腿仰卧、仰卧屈体、拉腰背等。

虽说矮小症是个很闹心的病症,但是现代医学的治疗效果也非常理想。

如果在孩子的身高方面有困扰,可以来湖南妇女儿童医院的儿保科进行咨询,医生会给你科学的长高建议。


来源:红网

作者:杨根

编辑:周曼 实习生 周莹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10/16/84899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