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给新手爸妈们的一封信”系列之四:新生儿期常见问题解答(下篇)

来源:红网 作者:张蓓 编辑:张紫薇 2021-03-12 14:16:47
时刻新闻
—分享—

亲爱的新手爸妈们:

您好!

《新生儿期常见问题解答(上篇)》中的内容不知道是不是各位新手爸爸妈妈们曾经遇到过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不知道那些解答是否给你们带来一些指导和帮助。接下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继续和你们聊一聊新生儿宝宝的其它常见问题。

01.要不要给宝宝戴手套?

宝宝出生一段时间后手部力量增强,就开始喜欢到处抓抓来感受这个全新的世界。但由于大脑还发育不完全,宝宝还不能完全控制手部的动作,免不了会抓到自己。尤其是脸上长湿疹的宝宝,由于瘙痒就更喜欢乱抓。很多新手爸妈买了小手套来保护宝宝娇嫩的皮肤,但其实这样做实在是弊多利少。戴上手套会束缚宝宝的小手以及手指的自由活动,宝宝吃手、抓握的动作受到限制,对宝宝的触觉发育以及手的精细动作能力发展不利。爸爸妈妈们应每天为宝宝清洗小手,经常为宝宝修剪指甲,不必限制其双手本能地抓握东西。如果宝宝脸上湿疹严重,涂了药膏暂时需要戴上小手套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将手套翻过来检查,确认里面没有脱落的线头,以免它绕在宝宝嫩小的手指上,阻碍血液循环。

02.怎样读懂宝宝的哭声?

啼哭其实就是宝宝的语言,小宝宝经常是用“哭”来与爸爸妈妈进行交流。留心宝宝的啼哭,不仅可以快速回应宝宝的需求,还是母子关系默契的表现。

1饥饿:哭声有节奏,声音会由小到大,这是宝宝通过哭声告诉妈妈自己饿了。一旦给宝宝吃上奶,哭声便会即刻停止;

2过饱:宝宝吃得太多时,会因为肚子饱胀而哭,有时还会吐奶,甚至是呕吐。这时抱起宝宝并拍拍后背,排出胃里的一些空气后,宝宝会舒服一些;

3便前便后:宝宝要大便之前,啼哭时脸憋得红红的。宝宝尿湿了或者大便之后,由于身子下面不舒服会一边蹬腿一边哭,这是在提醒爸爸妈妈该给宝宝换尿布;

4困倦:哭声断断续续,眼睛闭着或半睁半闭。这时,需要保持室内安静并调低灯光,给宝宝一个安睡的环境;

5过热:哭声大,表情烦躁。此时爸爸妈妈可以摸摸宝宝的脖子后面,检查宝宝是否出汗过多,体温是否正常;

6过冷:哭声较低,手脚运动少。妈妈可以摸一下宝宝的手脚是否温暖,适当调高室内温度或是给宝宝多穿一件衣服。

03.怎样知道宝宝吃饱了?

1新生儿出生后7-10天内体重应恢复至出生体重,此后体重持续增加,满月增长600克及以上;

2新生宝宝的排尿和排便况良好,说明宝宝摄入了足够的母乳。婴儿每日排尿6次以上,尿色清。生后每天排胎便多次,3~4天后大便颜色从墨绿色胎便逐渐变为棕色或黄色;

3吃奶后宝宝自己放开乳房,表情满足且有睡意,表明乳汁充足;

4喂哺前妈妈的乳房饱满,喂哺后变软,说明宝宝吃到了母乳。如果喂哺过程中乳房一直充盈饱满,说明婴儿没有有效的吸吮;

5如果妈妈在一侧乳房上喂哺时间过短(少于15分钟),就将乳头从宝宝口中拔出或换另一侧乳房,均可能导致宝宝不能得到充足的后奶,宝宝会处于频繁饥饿的状态或者体重增长欠佳。

04.新生宝宝有“学习”能力吗?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新生宝宝是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这种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天生的模仿本领。学习,是指多方面的学习,而不是很多新手爸妈们想到的“读书写字”。用眼睛看是学习,用耳朵听是学习,手舞足蹈也是学习。当宝宝吃饱之后处于安静清醒的状态时,如果有人在距离宝宝20厘米左右的位置,宝宝的眼晴会注视着他的表情。如果此时宝宝对面的人慢慢地重复张嘴或者吐舌头的动作,宝宝也会学着张开小嘴,甚至在嘴里移动自己的舌头,逐渐开始各种各样的模仿动作。妈妈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宝宝的兴趣,教会宝宝噘嘴、微笑等“本领”,逐渐使宝宝的这种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05.新生儿期就开始大脑潜能的开发,会不会太早太急了啊?

科学研究还证明,宝宝出生后半年内接受的感官刺激和运动量将会影响到宝宝今后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接触周围新事物的机会越多,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就越多;早期得到的刺激越多,储存在大脑中的刺激记忆就越多。这些信息和记忆会在宝宝逐渐长大的未来各个阶段更多地激发其探究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并促使宝宝不断地在大脑中积累信息、丰富经验。因此,作为新手爸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宝宝周围的环境中必须要有能够刺激宝宝感觉和视觉的东西;

(2)让宝宝充分地活动;

(3)让室宝通过各种声音和语言获取刺激和信息,尽可能多地与宝宝的身体产生接触。

简单地说,就是要从感觉、运动、语言三个方面同时开发宝宝的大脑。新手爸妈们在认识到了宝宝早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顺应宝宝早期的发育规律,不断地给予宝宝感觉上、运动上和声音上的良性刺激,宝宝就能将获得的各类信息转化成促进生长发育的各种正能量,从而促进宝宝的身体和神经系统更早更快地协调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张蓓

编辑:张紫薇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3/11/90818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健康频道首页